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长大后的留守儿童的苦恼和心理缺陷有哪些

更新:2021-05-08 01:34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80

内容提要【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性格缺陷】   热度:3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3、“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截图20230422142359.png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一、情感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二、出现道德危机
三、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

截图20230422142431.png

四、观念偏差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认为“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这些做法使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下一篇:心理健康征文500字 上一篇:小学生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