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l在培养基作用(ca培养基是什么)
ca培养基是什么
其实就培养液来说,镁离子被水稻根系吸收了一部分,总量应该是减少的。但是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吸收培养液中的水和其他离子更多,水减少了,离子浓度就相对上升了。
培养基中为什么要加caco3
豌豆粉20%, 熟蛋黄49.7%,加青菜泥30%
CA培养基全称
BA=Benzylaminopurine,指苄氨基腺嘌呤
ABA=Abscisic Acid,指脱落酸
CA=Cellulose Acetate,指纤维素醋酸酯
培养基中caco3的作用
细菌培养的碳源谱 分为 有机碳 牛肉膏 蛋白胨 一般氨基酸 葡萄糖 蔗糖 各种淀粉糖蜜等和无机碳 co2 nahco3 caco3 等细菌培养的氮源谱 也有 有机氮 牛肉膏 酵母膏 蚕蛹粉 尿素 蛋白胨 明胶等和无机氮 空气(因为大部分是n2) kno3 (nh4)2s04等
ca培养基是什么培养基
母液:在实验中常用的培养基,可将其中的各种成分配成10倍、100倍的母液
母液是用来方便的配制营养基的.
配制母液有2点好处:一是可减少每次配制称量药品的麻烦,二是减少极微量药品在每次称量时造成的误差。
母液的种类:
1)大量元素混合母液:指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即含N、P、K、Ca、Mg、S等六种盐类的混合溶液,可配成10倍母液,用时每配1000ml取100ml母液,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各化合物必须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b.混合时注意先后顺序,特别要将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错开,以免产生硫酸钙、磷酸钙等不溶性化合物沉淀。c.混合时要慢,边搅拌边混合。
(2)微量元素混合母液:指小于0.5mmol/L的元素即含除Fe以外的B、Mn、Cu、Zn、Mo、Cl等盐类的混合溶液,因含量低,一般配成100倍甚至1000倍,用时每配1000ml取10ml或1ml。配时也要注意顺次溶解后再混合,以免沉淀。
(3)铁盐母液:铁盐必须单独配制,若同其他无机元素混合配成母液,易造成沉淀。配法是将5.57g FeSO4.7H2O水溶液缓慢加入到7.45gNa2-EDTA微沸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最后定容到1000ml,用时每配1000ml培养基取5ml。
(4)有机化合物母液:主要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不能配成混合母液,一定要分别配成单独的母液,其浓度有每ml含0.1、1.0、10mg化合物,用时根据所需浓度适当取用。
(5)植物激素:每种激素必须单独配制成母液,浓度为每ml含0.1、0.5、1.0mg激素,激素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ppm(或每升中mg数),另一种是mol.用时根据需要取用。由于多数激素难溶于水,它们的配法如下:
1) IAA IBA GA3先溶与少量95%酒精,再加水定容到一定浓度。
2) NAA可溶于热水或少量95%的酒精中,再加水定溶到一定浓度。
3) 2,4-D不溶于水,可用1mol的NaOH溶解后,再加水定容至一定浓度。
4) KIN和BA先溶于少量1mol的HCl中,再加水定容。
5) 玉米素先溶于少量95%酒精中,再加水至一定浓度。
ca培养基怎么制作
MEM培养基(Minimum Essential Medium)是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是贴壁细胞的培养,修改配方后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细胞培养,例如如无钙(Ca)MEM培养基可被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而Hank’s平衡盐的MEM培养基可被用于二倍体细胞的培养。
ca培养基用于培养什么菌种
工业微生物菌种筛选方法
1. 菌种筛选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2. 菌种筛选的手段 筛选的手段必需配合不同筛选阶段的要求,对于初筛,要力求快速、简便,对于复筛,应该做到精确,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2.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 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2 平皿快速检测法 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 图 5.6.1 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 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 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 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 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 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CaCO3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 4) 生长圈法 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 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5) 抑制圈法 待筛选的菌株能分泌产生某些能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或能分泌某种酶并将无毒的物质水解成对工具菌有毒的物质,从而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例如: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穿孔器取出,以避免其它因素干扰,移入无培养基平皿,继续培养4-5天,使抑制物积累,此时的抑制物难以渗透到其它地方,再将其移入涂布有工具菌的平板,每个琼脂块中心间隔距离为2厘米,培养过夜后,即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琼脂块中积累的抑制物的浓度高低。该法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工具菌常是抗生素敏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