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射频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射频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更新:2022-11-04 02:51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77

射频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宏,也就是大的意思。宏基站是指功率比较大,主要是覆盖室外部分的基站。

宏基站一般都是有基带单元,射频单元,天馈系统组成。

我们经常在室外看到的在高高的铁塔上挂着的板状的天线,就是宏基站的天线。现在三大运营商的宏基站在中国有超过600万。宏基站在城市区域建设的密度比较大,大概200-500米就有一个,郊区大概是1-2公里一个,在农村区域覆盖的比较稀疏一些,可能要3-8公里甚至更远才有一个。

按照通信业的相关划分,宏基站的发射功率20M单载频在10瓦以上,现在比较常见的配置是20瓦和40瓦。

射频拉远,其实是宏基站的一种。

在最开始的时候,宏基站的基带单元、射频单元都是在一个机柜里的,而射频单元和天线之间使用长长的黑色馈线连接,这是最传统的宏基站。

而到了3G时代,开始将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分离,射频单元被叫做BBU,而射频单元则被称为RRU(射频拉远单元)。

最开始的时候,BBU还和RRU是放在一个机房的,我在2008年开第一批联通的3G基站的时候,RRU都是挂在室内的墙壁上的,也是通过馈线连接到基站的铁塔天线上。

后来为了减少机房空间的占用,和节省馈线,RRU就挂在铁塔上了,通常在天线的下方,也有在天线的旁边的。

这些BBU和RRU分离的基站就被称为分布式基站。

既然RRU和BBU可以分开了,那么BBU也可以放在一个机房里,而把RRU放在离BBU比较远的站点的天线上,BBU和RRU之间通过光缆连接,这样的分布式基站就被称为射频拉远基站。

微基站则是和宏基站分类不同的基站。

微基站的功率比较小,由于功率小,覆盖的距离也要小一些,而且很多的微基站还是自带天线单元的,也就不需要外接天线。

按照通信业的划分,微基站的发射功率在0.5-10w之间,覆盖的距离大概是50-200米。

微基站之下还有功率更小、覆盖更近的皮基站和飞基站。

直放站是一种中继产品,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信号放大器"其实就是一种微型的直放站。

说“信号放大器"估计就不用说直放站的功能了吧?

直放站和基站相比有价格便宜,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不过引入直放站可能引起施主基站的底噪抬升,说实话在做优化的时候,尤其是我在电信做网络优化的时候,最讨厌这些直放站了,呵呵。

室内分布系统是和室外基站相对应的一种系统。

室内分布系统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城市的高楼比较多,基站信号阻挡比较严重;另外一方面也是现在建筑物的结构,使得室外信号很难穿透建筑物去覆盖室内,尤其是一些室内深度覆盖区域,如地下室、电梯等区域,这些区域的信号覆盖就必须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还有一种原因是部分热点区域,室内的话务量比较大,也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去吸收话务量。

室内分布系统通常有施主信元和信号分布系统组成,其中信元可能是从某宏基站直接引入,也可能是通过直放站引入,也可能是新建站的微蜂窝基站。

信号分布系统主要有干线放大器、耦合器、分工器、合路器、室分电缆、天线等器件组成,其中估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在室内看到的小蘑菇头天线了,这个还是比较常见的。

有些特殊区域,比如地铁,天线这块是通过泄露电缆来实现的,就没有小蘑菇天线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射频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有哪些

  射频系统主要应用的领域有:  

1.交通领域  

2.医疗领域   

3.防伪技术领域  

4.物流领域  

5.安全防护领域  

6.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由射频标签、识读器和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通常,识读器在一个区域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射频标签经过这个区域时检测到识读器的信号后发送存储的数据,识读器接收射频标签发送的信号,解码并校验数据的准确性以达到识别的目的。

射频技术系统的组成

MRI设备由主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这三大重要部件组成。

主磁体系统的作用:建立一个均匀、稳定、足够容积的静磁场。

梯度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空间定位。

射频系统的作用是:接收和发射或处理射频信号。图像处理及计算机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射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射频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与传输线原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现有的线绕变压器的绕制方式中一种是初、次级之间分开绕制,另一种是初、次级之间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进行绕制。第一种绕制方式绕制的变压器,其杂散电容大,使得插入损耗值大,影响产品的传输效率;第二种绕制方式绕制的变压器,其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差异大、电容差异大,幅度平衡度值及相位平衡度值大,导致信号强度不能进行平均分配,并导致信号在输出端口之间相对于输入端口之间的相移量出现较大的起伏,从而影响信号能的传输。这两种变压器无法在降低传输损耗的同时使信号强度平均分配。

射频装置的作用

射频模块有很多用处,所有有射频的电子设备几乎都会用到。比如:手机的射频模块、导航用GPS接收机的射频模块、电视机的高频头(也是射频模块的一种形式)。射频模块的功能就是把无线电信号转换成有线电信号,或反之。为什么我们要把有线电信号与无线电信号分开呢,是因为无线电信号的特殊性,它信号微弱,干扰伴随的很厉害,它可能功率很大,也就是说它要么干扰别人要么被别人干扰,所以在电路里面,我们通常都把它们与一般电路分开,各个方面分开,电源、地线、空间等等。

射频系统包括哪些

MRI设备由主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图像处理及计算机系统构成。

主磁体系统的作用:建立一个均匀、稳定、足够容积的静磁场。

梯度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空间定位。射频

系统的作用是:接收和发射或处理射频信号。

图像处理及计算机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射频系统的概念及作用

一、特点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雾、雪、冰、涂料、条形码和尘垢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维修跟踪和流程跟踪等交互式业务。

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使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性能特点

(一)、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形状限制与尺寸大小,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印刷品质和固定尺寸。除了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二)、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删除、修改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三)、快速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四)、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除了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外包装纸箱或塑料袋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所以可以免受污损。

(五)、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塑料和木材等非透明或非金属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六)、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不断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RFID因其所具备的高储存量、远距离读取等特性而受到瞩目。它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企业信息管理、大幅提高货物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七)、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射频系统分为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标识环节。物联网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4个环节,因此物联网每个环节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射频识别(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方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标签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射频系统特点

射频电源的用途及工作原理:射频电源是用于镀膜设备中旅,通过该设备中的功放模块产生高频电压、电流,将常规使用的220V电压和频率50/60MHZ转换为可变的13.56MHZ电压电流。

根据射频的特点,它在工业农业、甚至医疗上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射频系统由什么组成

射频

● 网络规划设计:对网络建设进行统一筹备和规划,包括基于覆盖和容量规划的基站选址、无线参数规划等,并通过模拟仿真对规划设计的效果进行验证。5G网络规划需要拥有3D场景建模、高精度射线追踪模型、网络覆盖和速率仿真建模、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建模等关键能力。

● 基站天线及射频:无线射频主要由许多个射频器件组成,这些射频器件主要是负责将电磁波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转换。基站天线是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能量转换器,需求主要来自运营商和设备商,受需求量和技术结构升级影响天线预计量价齐升。

● 基站PCB:5G时代天线集成度要求显著变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内集成更多的组件,需要采用更多层的PCB技术,因此单个基站的PCB用量将会显著增加,技术壁垒全面提升。并且5G基站的发射功率较4G大幅扩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级PCB的加工难度也会显著提升。预期到2026年,建设基站所需的PCB市场空间约为292亿元

● 基站滤波器:滤波器是射频模块的关键部件,长期来看,由于介质滤波器具有体积小、介电数高、损耗小特点,或将取代腔体滤波器成为主流。预期到2026年,建设基站所需的滤波器市场空间约为473亿元

● 小基站:小基站信号发射覆盖半径较小,适合小范围精确覆盖,作为宏基站的有效补充。根据SCF预测,2015年至2025年小基站建置数量复合成长率为36%至7,000万站,保守估计5G小基站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市值。

● 核心网:核心网是负责处理和管理数据的中枢网络。5G核心网主要采用的是SBA(ServiceBasedArchitecture)架构,是基于“云”上的通信服务架构。将核心网模块化,软件化以更简便的方式应对5G的三大场景

● SDN/NFV:SDN和NFV将是5G核心网中的关键技术,两者在网络层面互不依赖,SDN更偏向硬件分离管理,NFV偏向部分传统硬件功能的软件化。

● 光纤光缆:5G基站的密集组网,需要应用大量的光纤光缆,对光网络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根据CRU报告,预计至2021年全球及中国光缆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17亿芯公里和3.55亿芯公里。但短期5G建设对于光纤光缆的需求影响并不大,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未来的光缆需求同比增长均为个位数。

● 芯片:射频芯片负责无线通信,应用处理器就是传统意义的CPU和GPU,基带芯片负责对无线通信的收发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介于前两者之间。目前5G芯片领域美国仍占据主导优势,但同时中国芯片制造商也在寻求更大的发展。

● 光模块:光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网络中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主要包括光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两大部分。以建设初期每年建设45万座基站,CRAN部署测算,前传网、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新增需求分别90万、18万、7万和0.3万只。

● 主设备商:5G时代迎来了运营商ICT转型和融合,全球设备厂商数量从2G的14-15家,下降至3G时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和中兴四家)。4家设备商中以华为产业链布局最广,不仅涉及5G、还包含AI、云、软件、芯片开发以及物联网,其他三家在产业布局上稍逊。

随着硬件领域投资的推进,5G市场的应用也将随之展开。在个人消费领域的手机、电脑将完成新一轮的5G的升级,随之各种新应用的场景也将随着5G技术的普及而逐渐展开。预计这个阶段市场将偏向于软硬件技术上的交叉融合,并诞生一些新的场景应用。

下一篇:喝葡萄酒高脚杯的主要作用是(为什么喝葡萄酒要用高脚杯) 上一篇:杭菊的副作用(杭白菊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