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暗示作用(文字的暗示作用有哪些)
文字的暗示作用有哪些
寓意-释义
释义
(名)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所寄托、隐含的意思:~深刻。[近]含义。
征兆
征兆(读音zhēng zhào),意思是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词目: 预兆 拼音:yù zhào 词义: ①事前显示的迹象:不祥的预兆|地震的预兆。②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或情况:此事预兆于十年之前|今日的团聚预兆着明日的分离|瑞雪预兆丰收。预兆就是前兆 近义词:先兆 前兆 【词目】前兆 【读音】qián zhào 【释义】事情发生前的征兆,可方便我们确认事实。 【出处】宋·韩驹《送子飞弟归荆南》诗:“那知此相遇,乾鹊果前兆。” 词目:征兆 拼音:zhēngzhào 词义: 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暗示可以用什么词语表达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这样的可以形容,
文字暗示心理效应
文字协议就是书面协议,其具有法律效力。
文字的暗示作用有哪些方法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四)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五)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六)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七)描写:
①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Eg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②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③场景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文字的暗示性
一、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
这是最基本,最首要的特征。形象性是指所使用的语言能够把描写的对象具体生动可感的表现出来,使接收者产生可视可闻可触的形象性感受。
二、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模糊性。
凝练含蓄指语言言简意赅。凝练则精粹,含蓄则不浅露,一能当十,少能总多,能诱发创造性想象心理活动。这种方式,能以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读者既感觉到充实饱满,又回味无穷。
三、文学语言具有暗示性。
模糊数学认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它的精确性必将减小。”反过来讲,语言越不精确,暗示性就越大,它的含量就越大。
1. 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2. 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3. 认识空间的拓展
4. 人格境界的提高
5. 审美能力的提高
文字心理暗示
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是有意识地直截了当地发出信息,使受暗示者迅速地不加考虑地接受,以达到预期的反应为目的。
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意图,也不表明动机,而是让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其暗示。这种暗示委婉自然,容易被人接受,产生的体验也比较深刻。
2、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心理暗示按其作用来分,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对人的心理行为和生理功能发生积极作用的暗示,即为积极暗示;对人的心理行为和生理功能发生消极作用的暗示,即为消极暗示。
3、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暗示又根据来源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来自外界的暗示称为他人暗示,自己对自己的暗示即为自我暗示。
4、言语暗示和非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指利用权威方法,用语言诱导进行暗示。非言语暗示是通过表情、姿势或其它外界物品等手段进行暗示。
文字的暗示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题目若是一个人或一件物品或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2、语带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表明写作对象。
4、概括文章内容。
5、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8、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及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9、如果以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贯穿全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10、如果以人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暗示作用是什么
负面心理暗示确实很可怕,也挺常见。比方说,有的家长贬低自己的孩子,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心理问题;有的夫妻相互不信任,总以为对方有出轨,时间一长结果真的出轨甚至离婚了。
不过,负面心理暗示,你也可以用它“搞”别人,以实现自己的意图。这是体验心理学的一种应用:
一、唤起对方的失败体验
你和一个人比赛,如果你非常想赢,你可以这么问他:你水平这么高,有没有参加过市里的比赛,获奖没有?
如果他说获奖了,你就接着问他:那你参加过更高级别的比赛没有?
如果他不回答,你就说:你一定是怕输才不敢参加的吧?
接着,你再挖掘他小时候的经历,这么说:你小时候练球或下棋的时候,输了的话,是被怎么惩罚的?
只要他一答话,就上当了。你就接着问他失败的细节,哪里犯了错误,被罚的细节,当时是什么感受,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还很痛苦。
人都有一种自恋情结,当你勾起了失败体验,他的心里就特别不舒服,但又不好发作,这样一来,他的动作就变形,发挥就受到干扰。这时,你就有机会战胜他了。
不过,这里的话术表演非常重要,你要显得非常诚恳而无敌意,先扬后抑,笑里藏刀,他不理你吧显得他没修养。
假设,他真的是心理战的高手,对你的话充耳不闻,不回答你,那么,你可以接着说,也可以对他的品位呀、衣着呀,批评一两句。比如,天都这么热了,你还穿这么多衣服,你的身体是不是不太好啊?或者说,你的头发怎么掉了这么多,不然的话真挺帅的。
二、激活对方的自我评价系统
先讲一个小故事:
书法家于佑任留着一部大胡子。有个小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胡子是在被子外面呢,还是在被子的里面?
结果,收到信的那天晚上,于老怎么也睡不好了,因为,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觉得不对,放在被子埋在面也感觉不舒服。
我们的很多动作,本来是下意识就做了,脑子根本没有想它。可是,万一我们真的想了,反而不对了,别扭了。
就以打球来说,这本是球员的自然反应,如果你让他在做动作之时用理性思考一下,他就发挥不出来了。
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台球高手对垒,你可以这样做,很惊奇地说:哇,老兄,刚才那一杆你打得真好。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击球时是呼气还是吸气,又或是屏住呼吸?腰要弯到多少度?你的手臂是如何放松的?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吗?哎,别动,我感觉和你刚才的姿势不一样啊?
只要他听进去你说的话,开始思考自己的动作,评价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
不过,关于心理暗示,只要你识破了,它的功效就消失一大半(破功了)。如果你被人施以负面心理暗示,你懂了心理学原理,就可以有效破除。对于那些不懂心理学的人,在竞争中可能就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了。
文字的暗示作用有哪些方面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四、练习指导
(一)例段1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深圳市2002年中考散文阅读考题)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答案分析:
1、3分。“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2分。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
语言暗示的作用
第一招:索欲术
口诀: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译解:揣测情势必须要选择对方高兴开心的时候,通过游说让他高兴到极致,导致情绪失控,只要对方心中有欲望,就不能隐藏真实情况。
应用:人都是有欲望的,只不过人是一种有心机的动物,往往把欲望隐藏在内心,除非在情绪波动时才容易反应出来。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常见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悲。鬼谷子作为心理应用大师,早在2500年前就发现了观察利用人的情绪,解读别人心理的方法。他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高兴、兴奋状态时,用语言去触动他,去加大他们的欲望 ,只要他们有欲望 ,就无法按捺住实情。
在心理学原理中有提到过,人其实并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尤其当一个人开心过度的时候,就会丧失思考的能力,变成一个感性的人。所以鬼谷子认为利用人的兴奋心理,满足对方的欲望,继而获取实情。比如当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应该等对方心情好,高兴时再去请求,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现代的公关应酬活动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第二招:恫吓法
口诀: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
译解:当人处于恐惧状态下,用语言恐吓他。只要对方的心理被恐惧占据,所以不能隐藏事情。
应用: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用语言捧杀,去放大他的欲望,可以得出实情。同样当一个人在恐惧的时候,如果用语言放大他的恐惧,当对方的心理防线被攻击垮塌,同样不能隐藏实情。这一招属于攻心术的一种。利用人性中的恐惧心理,加以利用。因为人的恐惧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可控制的,只能通过心理调节缓解。
比如大部分人在考试、面试、公开演讲时往往会出现恐慌,甚至恐惧的心理。虽然大脑试图命令心跳减速,排解恐惧心理,其实作用并不大。因为人的心理变化并不全是靠大脑控制的。再比如人紧张时手心会出汗,遇到危险时会条件发射的躲避等行为。所以心理咨询师在沟通时往往是用语言让人减轻紧张感、恐惧感。一些成功学大师也深谙此道,比如利用语言或制造场景去恐吓一个人,让其心理平衡崩塌,对方会情不自禁的听其指挥。哦,对了,这个方法也叫催眠。
所以鬼谷子认为利用人的恐惧心理,用语言加以暗示,可以获得实情。
第三招:问情法
口诀: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
应用:如果用索欲法、恫吓法的情绪触动、语言暗示的方法,但是对方不为所动,就必须暂时放开那人不要跟他说话,去询问跟他亲近的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译解:这个世界上其实有的人心理素养比较好,承受能力比较强。如果索欲法和恫吓法都不能获取真实情况时,怎么办?比如商务谈判上的谈判高手,油盐不进,好说歹说不为所动,这时候应该怎么办?鬼谷子告诉我们应该使用迂回战术。人是群居动物,带有社交属性,所以可以去游说跟对方亲近人的心理,比如对方的爱人、亲人、朋友,通过这种方法,从侧面信息的收集,进而解读对方的心理。
这其实是个开放式的答案,因为有很多种引申。比如人的格局,境界有高低,有时候你的领导永远是Poker Face,很多领导的修为已经练成了喜怒不形于色,永远正襟危坐。怎么办?你可以接近领导身边的人,比如领导的亲信、领导的秘书、领导的家人等,在这些人身上肯定能找到突破口。
第四招:探情法
口诀: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
译解:一个人的内心变化,会在外表上显现出来。必须依据他外在的表现,来洞察他隐瞒在内心的实情
应用:孔子说过,“不逆诈,不亿不信”意思是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任何事情都不能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应该用证据和逻辑支持。应该怎么做的呢?所有的推论都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也就是无罪推定原则。但是如何知道对方内心的真实所想呢?
比如鬼谷子在2500年前就告诉世人,一个人的内心波动的心理变化其实是可以通过观察外表变化解读出来的,这与现在心理学应用技巧微表情、肢体语言和冷读术不谋而合。实际上这些识人的技巧都是在利用这个理论。通过对外表的观察、思考和揣测,用语言试探,进而洞察人的心理变化进而推导出对方的心理活动。
五
总结一下,索欲法、恫吓法、问情法、探情法这四种方法鬼谷子统称之为揣情术,也就是今天想要说明的鬼谷子读心术,与其他方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鬼谷子加上了语言这个维度。鬼谷子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利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毕竟揣情不是作秀,需要的是获得切切实实的信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个人修炼,这个方法有多难呢?其实连鬼谷子都在吐槽:
揣情最难守司。难就难在如何利用揣情的方法读取人的真实心理。如何解决呢?鬼谷子又说: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意思是说一个蝴蝶扑扇了下翅膀,都能导致事情发生改变,所以要能把握细微末节的变化。
当然把握细节的同时,你不能告诉别人你在读他心,否则结果就老尴尬了,你怎么读都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