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的主要生理作用(叙述胃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叙述胃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胃液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主要组成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
盐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进入小肠后还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分解、消化。
胃液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保护黏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及其它物质损伤。
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可以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简述胃液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消化液
人体内对食物消化起作用的液体。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 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消化液主要由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简述胃液的生理作用?
胃液一般是呈酸性的。胃酸和黏液是胃液的主要成分,pH值在0.9-1.5之间,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另外还有无机的钠盐、钾盐等。此外,盐酸还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分解。能抑制或杀灭胃中的细菌,且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肠液的分泌。
胃蛋白酶原具有活化胃蛋白酶原的生理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容易变性和水解。
胃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理论上来说,胃蛋白酶可以发生自身水解作用。 一般的,酶特异性地识别底物并仅作用于特定位点。但是,胃蛋白酶催化的选择性较差,除了三种碱性氨基酸残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外,可作用于所有酸性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和芳族氨基酸残基(催化脂肪族和芳族氨基酸残基位点水解的速率较快)。所以,如果一分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与另一分子胃蛋白酶直接接触,就可能会发生水解反应,毕竟胃蛋白酶暴露在外层的不可能全都是碱性氨基酸残基。然而,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对生命体来说可能很不经济,毕竟如果胃蛋白酶因为自相残杀而消耗殆尽,或是在细胞内就发挥了作用破坏了细胞结构 ,消化吸收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幸进化让生物找到了应对的策略。胃粘膜主细胞直接合成分泌的是没有催化活性的胃蛋白酶原,该物质分泌至胞外进入胃液彼此分散后,受胃酸、胃蛋白酶作用而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如此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身消化作用的发生。 在一些生化实验与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避免蛋白酶的自身消化造成的损耗。例如胰蛋白酶(催化专一性较强的一种蛋白酶,常用于质谱分析领域,最适pH=8)的使用,应先将酶粉末以少量pH=3的稀盐酸(体积以微升计)溶解(酶在pH=3时活性极低但不会变性失活),再将酶溶液注入溶有底物的pH=8氨性缓冲体系(体积以毫升计,体系中氨浓度不宜过高)以开始反应
简述胃液的功能
抽胃液是用胃管经鼻或口送入胃内抽取胃液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需要了解胃的分泌功能和排空状况,以及胃内有无出血及细菌繁殖等。每次吃饭不要吃太饱,要吃七分饱,吃完饭后要适当的活动,不要尽快坐下,活动以后会促进胃肠的蠕动,使胃液尽快排出到肠道,这时候经过自身的调节可能会好一些。
简述胃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猪的胃液大部分应该是盐酸,小肠液成分含量比较复杂。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这四种成分的形成和作用情况如下:
1.盐酸(胃酸):
它是由胃底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的。
它的作用:
(1)激活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作用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
(3)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4)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5)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生理功能
人体内对食物消化起作用的液体有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其功能是: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2、改变消化腔内的酸碱度;3、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4通过分泌黏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性的损伤。唾液:99.4%是水,其余是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起湿润口腔和食物。胃液: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胃酸(盐酸)和黏液,此外还有钠盐和钾盐等无机物。胰液: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胆汁: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胆盐和胆色素,它主要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色素主要是胆红素。小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
简述胃液的生理作用人体生理学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6.7~7.0。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其最适pH为7.5~8.5。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辅酯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胰脂肪酶与辅酯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辅酯酶的另一作用是降低胰脂肪酶的最适pH,使之接近肠内的pH。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盐酸、胰蛋白酶本身和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生成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一种消化液。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它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但一般不受影响糖的消化和吸收。
(3) 胆汁的成分很复杂,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汁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1) 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3~10μm的微滴,分散在肠腔内,从而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2) 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肠腔中的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其浓度达到2mmol/L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如小肠内缺乏胆盐,摄入的脂类物质约有40%不能被吸收,由此导致物质代谢缺陷。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4) 刺激肝分泌胆汁:胆汁中的胆盐或胆汁酸被排至小肠后,可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刺激肝胆汁分泌。实验证明,当胆盐通过胆瘘流失至体外后,胆汁的分泌将比正常时减少数倍。
叙述胃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是
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它所含的消化酶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