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对改变沙漠生态环境的作用(罗布泊变成沙漠的原因)
罗布泊变成沙漠的原因
罗布泊是我国新疆境内一个重要的内陆湖泊。1931年,曾有人实测它的面积为1900平方千米。11年后,增至3000平方千米,比今天的太湖还要大600平方千米,真可说是全国的大湖之一了。可是到了今天,当我们拿到罗布泊的卫星照片时,竟发现罗布泊早已干涸,湖岸边一圈套一圈的条带形阴影,在照片上勾画出一个耳朵似的洼地。
罗布泊,早就记入中国的史籍中,有“幼泽”、“浦昌海”等别名。在蒙古语中,罗布泊又叫“罗布淖尔”,意思是“众水汇入之湖”。罗布泊地区海拔768米,为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南疆的主要河流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孔雀河和车尔臣河等都以罗布泊为自己的最后归宿。在历史上,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也是把自己的河水注入罗布泊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两三千平方千米的大湖,在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会这样轻易地消失了呢?
最早的解释归于气候的变干。有人这样推测:亚洲中部在最近的地质时期内,一直处在不断变干的过程中。早期,这里气候远比今天要湿润得多,河流水大,流入湖泊中的水自然也就多。到了后来,由于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湖水也在变少,渐渐地这个两三千平方千米的大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看来这种意见确有几分道理。罗布泊地区是一个十分干旱的地区,终年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十几个厘米。夏季十分炎热,春冬又多风沙,因此蒸发十分旺盛,理论蒸发值可达2000到3000毫米。打个形象的比方,假如在罗布泊地区放上一个两三米深的大缸,里面盛满了水,一年之内会全部蒸发殆尽。
另外,从罗布泊的地形看,它是一个十分平浅的洼地,所以湖泊面积虽然很大,湖水并不深,偌大的湖泊中很少有超过两米以上的地方。打个比方,罗布泊盆地就像一只巨大的平底锅,只要气候稍稍变干,就会大大地增加湖水的蒸发量,罗布泊的消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种情况在干旱地区时有发生。
气候变干说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的普遍认同。他们争论说,有史以来,即使中亚地区的气候有干旱化趋势,但是,气候变化的幅度并不像“变干说”的支持者们说得那么严重。也就是说,中亚近几千年内的气候变干趋势,尚不足以构成像罗布泊这样大的湖泊,在短短五六十年内完全消失的根本原因。
于是有的科学家提出另外一种解释。他们从沙漠地区的河流易决口、易改道的特点出发,认为罗布泊所以消亡,是因为原来流进罗布泊的塔里木河,由于泥沙过多,河床淤塞,当洪水来临时,突然发生决口,新的塔里木河改走了决口后的河道。既然河水流到别处,罗布泊丧失了水源补充,必然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
说到这里,不能不把20世纪初发生的一起关于罗布泊的大争论向你们介绍一下。还在19世纪末,一位俄国科学家来到罗布泊。可是当他把他看到的罗布泊公之于世时,立刻遭到另一位德国科学家的指责。他把俄国科学家确定的罗布泊的位置与中国出版的地图相比较,发现俄国人把罗布泊往北搬了100多千米。是俄国人搞错了,还是中国的地图画错了呢?
最后,还是一位瑞典科学家提出一个折中的答案。这位瑞典人解释说,既不是俄国人搞错了,也不是中国的地图画错了,而是罗布泊自己搬家了。所以造成罗布泊搬家的原因,就是上面我们介绍的塔里木河改道,引起原来罗布泊的消亡。与此同时,在罗布泊不远的地方,又形成一个新湖泊。从此,罗布泊又有了一个新名称:“游移湖”。
最近以来,随着科学工作者对新疆的考察日益增多,对新疆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根据新的考察发现,不少科学家认为罗布泊并不是一个游移湖,虽然历史上罗布泊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始终没有发生过游移。另外,他们对罗布泊的消失又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们认为,造成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流进罗布泊的几条河流水量减少了。由于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河流两岸土地不断得到开发。为了保证得到稳定的收成,不得不大量引河水灌溉农田。上游的用水多了起来,流进罗布泊的水量就大大减少。科学家们对流进罗布泊的主要河流塔里木河的水量进行过比较精确的计算。塔里木河在流出山区时,年产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经过沿途的引水,到了下游,水量已经减少到不足10亿立方米。如果只靠这点水量来维持罗布泊的存在,无疑是天方夜谭。
这种看法提出以后,支持的人比较多。由此,我们也对楼兰古国的失踪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楼兰地处罗布泊岸边,罗布泊给楼兰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饮用水源和各种鱼虾等水产的供应基地。楼兰人一天也离不开罗布泊。提出这种解释的人们推测,可能在当时罗布泊曾经发生干涸。罗布泊一旦干涸,楼兰人还怎么生活下去呢?
罗布泊变成沙漠的原因有哪些
罗布泊的消失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联系,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的激增,用水需求加大,加上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使塔里木河320km河道干涸,罗布泊水源断了补给,终于消失在了沙漠中.
罗布泊沙漠腹地
罗布泊位于荒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是无数探险家向往且畏惧的一个地方。罗布泊最深处的村落,是一个极为神秘的区域,很多人将那里称之为中国“最难”抵达的村落,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知晓其来源。它就是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一个绿洲——达里雅布依村。
达里雅布依村,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处绿洲边上,该绿洲曾经被人们称之为“通古斯巴孜特”,由瑞典探险家于1985年首次发现,于是人们才慢慢了解,原来在那一片荒凉的沙漠之中,还有一个如此神秘的地方。
如果我们想要前往那个村落,就需要从新疆和田于田县出发,然后一路向北深入250公里后才能抵达,那里也完全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了。试想一下,抵达这个村落,也就意味着要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也是被人们视为“死亡之地”的区域,难度是极大的,如果没有当地专业的向导,以及充足的设备、食物等物资,那完全就是在自取灭亡。
达里雅布依,其本意是“大河沿”的意思,而这条大河就是由昆仑山主峰发源而来的克里雅河,这条河的名字在维语中是指“漂移不定”,它由冰川融水组成,贯穿于田县后又朝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奔去,也正是因为它,使沙漠中出现了一抹绿意,并且这条河流的终点,就是我们所提到的达里雅布依绿洲。
罗布泊大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不是罗布泊区域。
库木塔格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北方,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之间。在广达2.28万平方公里的气候极度干燥地带,分布着各种奇特的砾质(弋壁)沙漠景观。库木塔格沙漠一带汉唐时为西域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至今残留有遗迹和文物。由于风力长期刻蚀岩土、河湖堆积层,使地面凹凸不平,形成边坡极陡的一系列平行的丘岗、垄脊、沟槽,长数米、数十米至数百米,形似游龙,被称为龙堆,上复白色盐咸壳的,被称为白龙堆,维吾尔语称雅丹。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最早的解释归于气候的变干。有人这样推测:亚洲中部在最近的地质时期内,一直处在不断变干的过程中。早期,这里气候远比今天要湿润得多,河流水大,流入湖泊中的水自然也就多。到了后来,由于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湖水也在变少,渐渐地这个两三千平方千米的大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看来这种意见确有几分道理。罗布泊地区是一个十分干旱的地区,终年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十几个厘米。夏季十分炎热,春冬又多风沙,因此蒸发十分旺盛,理论蒸发值可达2000到3000毫米。打个形象的比方,假如在罗布泊地区放上一个两三米深的大缸,里面盛满了水,一年之内会全部蒸发殆尽。
另外,从罗布泊的地形看,它是一个十分平浅的洼地,所以湖泊面积虽然很大,湖水并不深,偌大的湖泊中很少有超过两米以上的地方。打个比方,罗布泊盆地就像一只巨大的平底锅,只要气候稍稍变干,就会大大地增加湖水的蒸发量,罗布泊的消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种情况在干旱地区时有发生。
气候变干说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的普遍认同。他们争论说,有史以来,即使中亚地区的气候有干旱化趋势,但是,气候变化的幅度并不像“变干说”的支持者们说得那么严重。也就是说,中亚近几千年内的气候变干趋势,尚不足以构成像罗布泊这样大的湖泊,在短短五六十年内完全消失的根本原因。
于是有的科学家提出另外一种解释。他们从沙漠地区的河流易决口、易改道的特点出发,认为罗布泊所以消亡,是因为原来流进罗布泊的塔里木河,由于泥沙过多,河床淤塞,当洪水来临时,突然发生决口,新的塔里木河改走了决口后的河道。既然河水流到别处,罗布泊丧失了水源补充,必然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
罗布泊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气候干旱、湖水迁移等是消逝的自然原因。 罗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变成沙漠的原因是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出生王族的青年叫做罗布淖尔,他英俊潇洒。罗布淖尔不愿继承王位,他要穿过沙漠,去龟兹学习歌舞。当走到塔里木盆地,他迷失了方向,饥渴劳累使他昏厥在地。濒死之下,却被风神的女儿米兰所救。这位米兰姑娘,天真可爱,美丽善良。二人一见钟情,倾心爱恋、难舍难分。
风神发现女儿与凡人相爱,大怒之下,便刮瞎了罗布淖尔的眼睛,摔断了米兰的双腿,又将他们吹到东、西两面的荒漠上,罚他们终生无法相见。 二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见,正是思念如刀,刀刀催老。美丽的少女米兰,每天思念情郎。一夜之间。青丝变白发。滚滚的泪水聚流成河。汇集成一片晶莹的湖泽。这就是传说中的罗布泊。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罗布泊绿洲变沙漠
罗布泊的水主要来自于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疏勒河等河流的汇聚。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罗布泊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咸水湖。可人们为了开荒种粮,在这些河流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座水坝,把河水引向了其他地方去灌溉粮食。
罗布泊地处高温干旱地区,得不到上游河水的补充,在很快的时间内就干涸成了一片荒漠。
这是人类干预自然环境,造成湖水干涸最现实的例子。但是古代人应该没有现代人如此大的力量能拦河建坝,为什么又会出现荒漠呢?
科学家推测,在古代,塔里木河与孔雀河等河流应该发生过河水改道!罗布泊得不到水源补充,渐渐干涸。
再加上人们不断的砍伐周围的树木建造房屋、墓地等,加速了这里的荒漠化,最终这里成为一片荒漠。
但当河水经过漫长的时间又改道回来时,罗布泊地区又渐渐形成绿洲,又吸引人们迁徙回来。
这或许就是两个古文明先后建立又消失的原因!
面对自然环境,古人没有能力改变,只能被动的适应。而现今,人们拥有了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这改造自身又有利有弊。
罗布泊现今那无垠的荒漠似乎就是一个案例,那么我们到底是要干预自然规律还是顺应自然规律呢?
罗布泊是沙漠
罗布泊有以下特点:酷热、干旱、风沙、陡崖、盐壳,使得人们不能接近罗布泊,多少年来它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历史上曾有许多中外学者试图冲破层层阻碍穿越大沙漠,完成对罗布泊的考察,然而成功者并不多。就是仅有的几次成功考察,却在罗布泊确切位置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最先引起罗布泊是游移湖争论的是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斯基,他在公元1876年曾到罗布泊考察,发现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大约有纬度1°之差,而且,他所见到的湖泊是一片淡水湖,芦苇丛生的大沼泽地,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鸟类。而北罗布泊的水都已干涸,变成盐滩,十分荒凉。
普尔热瓦斯基的观点发表后,在国际地质学界引起了争论。
德国的李希霍芬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普尔热瓦斯基所考察的也许并非是中国清朝地图上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还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以后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争论的双方都没错,而是罗布泊游移到喀拉和顺去了。从此,就有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说法。斯文赫丁还推测了罗布泊游移的原因,他认为罗布泊游移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夹带着大量泥沙,泥沙沉积在湖盆,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方向移动。过一段时期后,被泥水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像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而且游移周期可能为1500年。
罗布泊荒漠化原因
中国沙漠化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中国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而且呈扩展的态势。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的沙漠、戈壁等区域分布区域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断续分布延伸长达5 500km,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另外,中国南方的部分湿润地区也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扩展资料:
中国沙漠化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中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 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主要的沙漠有:
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10),也是世界最二大的流动沙漠。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3、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鸣沙区。
4、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省中部,东至贺兰山,南越长城,西至雅布赖山,是中国第四大的沙漠。
5、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的鄂尔多斯高原中心,是中国第五大沙漠。
6、库姆塔格沙漠:是中国第六大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洼地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敦煌鸣沙山便为其前沿),总面积约2.28万多平方公里。
7、柴达木盆地沙漠:位于青海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之中,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
8、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河套南部,是中国第七大沙漠。
9、乌兰布和沙漠:分布在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南,黄河西岸,地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