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炙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归经)
炙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归经
《中国药典》
【拼音名】 Pí Pá Yè
【英文名】 FOLIUM ERIOBOTRYAE
【别名】卢橘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为 3~4 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均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黏液细胞,并有草酸钙方晶。
【炮制】
枇杷叶: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蜜批把叶:取枇把叶丝,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化痰止咳,咽喉瘙痒。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湿筋骨痛,乳汁不通。用量0.2~1两。
(2)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气。主治疝痛,淋巴结结核,咳嗽。用量1.5~3钱。
枇杷叶是枇杷叶吗
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上表面灰绿色、棕绿色、黄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摘叶多为浅绿色,落叶则显红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棕黄色,密布锈色或灰棕色绒毛(落叶下表面毛极少)。
叶先端渐尖,上部有疏锯齿,基部近叶柄端叶片渐尖,呈楔形,而无锯齿。叶脉呈羽毛状两侧斜生,中间主脉呈棕黄色或棕红色,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或近无柄,托叶2片或破损。叶厚革质,质脆易碎。微有清香气,味微苦。
炙枇杷叶性味归经与功效
材料
雪梨6个,枇杷叶5片,蜜糖5汤匙,南杏10粒,蜜枣2粒,砂纸1张。
制法
1、先将5个雪梨切去1/5做盖,再把梨肉和梨芯挖去。
2、把枇杷叶、南杏和蜜枣洗净,放进梨内。
3、余下的1个梨削皮、去心、切小块,将所有梨肉和蜜糖拌匀,分放入每个雪梨内,盖上雪梨盖,放在炖盅里,封上砂纸,以小火炖2小时,即成。
什么是炙枇杷叶
拼音 chi pi pa ye 烤热的枇杷叶的意思
炙枇杷叶与枇杷叶功效区别
芭叶是枇杷的叶子,芭叶又名芦桔叶、巴叶,革质的叶片形似中国乐器枇杷。
芭叶是一种叶子,长约12-30厘米,宽4-9厘米,呈倒披针形、倒卵形、披针形或椭圆长圆形,边缘有疏锯齿。
芭叶是全年皆可采用,可刷除绒毛后鲜用,也可去毛晒干后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炙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标准用量通常是这样的,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百合15克,五味子10克,炙枇杷叶10克,浙贝母10克,桑叶10克,桑白皮15克,知母10克,这是治疗口干,干咳嗽的药方,
枇杷叶的功效区别
枇杷新叶和老叶在功效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外观和质地上有少许差异,如果是用来止咳的话,那么两者都是可以使用的。
其中新的枇杷叶上有较多的绒毛,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而且颜色比较青嫩,所以在用来煮水之前需要将绒毛清洗干净;而老的枇杷叶上绒毛比较少,质地摸起来比较光滑,而且颜色多呈黄绿色。
炙枇杷叶和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叶别名巴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药理作用】叶提取物无抗菌作用,还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生长。 【炮制】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lOO斤,用炼熟蜂蜜26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