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谁能十全十美,百分百得意呢?人生总有不如意处,每天都有喜怒哀乐。 珍惜快乐,感激幸福, 认真对待悲哀和愤怒。 有错就改,心地磊落。 懂得感恩,懂得道歉。 善待自己,喜欢自己,也善待别人。认真做事。有所追求。享受成果。知足常乐 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态,舒畅的心情 .心理健康标准 从出生到成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气质和性格特质等)成长滞后于他的发展年龄,那便是异常甚至精神障碍。家庭教养和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成长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因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个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这就导致整个心理内在的失衡,导致当事人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或社会适应困难。 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这项标准: (1)动机过程马斯洛假设,每个人都有若干种基本需要,如安全、归属、爱、被重视和自尊,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叫做缺乏性动机,不满足便会出现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分离性障碍等。但是,满足了这些需要虽可免于上述精神障碍,却并不算达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实现,即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的潜力。这种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也叫做丰富性需要。此时,单纯追求快乐和减轻紧张不安,不足以解释这种人的行为,他们辛勤地工作,往往要体验更强烈持久的紧张,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险。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历程,使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G.Allport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个人潜能的发挥为了长远的常常是达不到的目标,而牺牲享乐,保持紧张。长远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诸多利益之综合性体系等,都给发挥个人潜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于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扩张是成熟的一个属性,这种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娱乐以及对别人的忠诚,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对来自别人的刺激(不论是成功的行为还是苦难中的呼救)都有能力报之以热情的、全力以赴的反应。
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再难的学科也要把它简单化、易懂化、不故作高深,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考试成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慢慢喜欢教师上的课。不要把青少年的业余时间泡在各种培训班里;要教会青少年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2)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方法。(3)上网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通过药物和心理配合治疗;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要求孩子的上网时间要有所节制,一般每天不超过2小时,且中间要休息15分钟。(4)设立悄悄话投递信箱和心理咨询室,设立信箱能够有利于教育者与青少年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为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也使有些碍于颜面的话可以比较自由轻松地在书信中交流,这样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青少年学生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 2004年2月中旬,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用锤子杀死了4名同学,血案震惊全国,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起惊天血案的诱因竟然非常简单——凶手与同学玩扑克时被指责“作弊”,感到受了冤枉。再联系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学生嗜师事件,这些惊天血案向世人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大约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就对心理学开始作系统的阐述。而心理健康是近年来才引进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指这种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往往可以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恢复健康状态,而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则需要住院治疗。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少年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少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个较为重要的转变时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少年生理逐渐成熟,心理变化比较急剧,少年学生对外界的感受变得最为敏感,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精力旺盛与能力水平、求知欲与识别能力、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等矛盾交互影响的时期。对这个时期的少年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个性的发展极为重要。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行为的存在都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现在不少中学的少部分学生经常有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小学生等现象,起因都是由于自私、懒惰、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常常因自己的体貌、家庭、经济和其他因素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我挫败感。当人格不健全、情绪高度不稳定时,他们会以冲动、攻击作为自卑心理和挫败感的补偿方式,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对挫折的反应越敏感、挫败感越强烈的行为攻击性就越大。马加爵也曾经是天之骄子,诚实、勤奋、刻苦,是家乡父老眼中的乖孩子、好孩子,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跟杀人犯连接起来呢?然而曾经的好孩子却实实在在的杀死了4名同学,马加爵虽然智力发展很好,但人格不健全,具有情感爆发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情绪极不稳定,稍不顺心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应或攻击行为。如:伤人、毁物、杀人、放火等,而且事后毫无悔意。中学时期的马加爵,他的人格缺陷被掩盖了,其出色的学习成绩使他自尊心得到了保持,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他的心理能够保持平衡,情绪也相对稳定。然而当他的优越感不复存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就业的种种压力,他的心理就失衡了,他的自卑使他长期处于压抑、孤独状态,无法信任别人,也难以被别人接受。他对人的怀疑和敌意,日积月累,超越了心理负荷的极限,最终被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爆,酿成大祸。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电脑网络对儿童产生如此多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在青春期心理教育非常重视的环境下,我们教育者应该积极想办法去克服它所不能顾及的“盲点”。首先,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作为家庭教育,占有一定优势,父母应在不一味干涉学生上网的前提下,告诉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分配时间等等,起到第一教育媒介的作用。同时,父母上网应起到榜样作用,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游戏或上不良的网站。作为学校,应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提供更多途径,避免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更要向学生提供一个“绿色”上网的平台,让他们去挖掘出色的学习资源,而不是放纵与学生的游戏。其次,社会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除了提到的网络行业建设以外,还应避免过度干预学生上网,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培养自身素质;另外舆论监督与导向也起到重要作用,要通过舆论宣传使学生客观了解网络的利弊,要避免偏激的宣传,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还学生一个健康平和的上网环境。再后,学生的自我引导也十分重要,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外界的因素固然影响巨大,但自我的监督引导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高度和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了。最后,教会学生网络的基本素养,既: (5)讲究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父母要讲究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要心平气和、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使孩子愿意与父母交谈。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总之,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三方应当重视当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了解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学习掌握消除心理障碍的教育方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克服障碍,走出不良心理的阴影,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学会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2、网上交往能力教给学生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谈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