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图换日线作用(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简图)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简图
东边相邻的时区总比你所在的时区早一个小时,比如,北京在东八区,现在是下午17点,东京在东九区,早一个小时,就是18点了。
所以是东边的时区加。
同理,西边的比你所在的晚一个小时,所以减一下。
故而有东加西减的说法。
特别注意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那快,算法就不能这样算了,日界线西边比东边早1天的。
日界线东侧是东时区西侧是西时区
日界线西侧为新一天开始,这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的缘故。日界线东侧是西十二时区,西侧是东十二时区,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
画出时区和国际日界图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国际时区划分图
时区划分是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然后划分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国际时区分界线
东经和西经是以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度(大部分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分界线的,0度经线以西到180度经线为西经,0度经线以东到180度经线为东经。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西经20度线以西到东经160度线是西半球,西经20度线以东到东经160度线是东半球。
世界时区图
世界时区图将全球一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其中,本初子午线所在的一区叫中区或零时区,包括西经7°30′至东经7°30′的范围,全区的时刻都以处于该区中心的0°经线的地方时为准。
按照这个划法,中区以东和以西各划出12个时区,把无数个地方时统一规划为24个,就大大简化了地方时。但是,世界各地时区的划分,并不严格按照经线定界,还要考虑行政界线等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就产生了各国具体的标准时。
比如,中国面积广大,分布在从东五区到东九区的五个时区内。为了便于东西间的联系,现在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标准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刻。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示意图怎么画
自然日界线是半夜24点或0点的那条经线,因为向东过了这条经线就是新的一天,向西就是昨天。
自然日界线不是固定的某个经线,它是变动的。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是通过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不过严格上说认为日界线不完全重合于180度经线,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大洋洲群岛,新西兰处发生弯曲与180经线不重合,这是考虑到尽量避免把同一大洲或同一国家划归不同日期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这条日界线是固定。它们之间的区别有 1,一个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是人为的。2,自然日界线的经度随时都在变化,人为日界线是固定的。3,自然日界线的时间是固定的都是0点,或者称为24点,而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4,自然日界线是直的,与某一条经线重合,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弯曲的。时区与国际日界线图
国际日期变更线,就是日界线,叫法不同而已,二者本来就一条线,任何时候都重合。全球都为同一天,就是在日界线所在时区(东西12区)为0时的时候。这时从日界线向东一个一个时区数,就分别是1点,2点……一直绕地球一圈数回到东西12区,是24点,全球正好都在一天里。
你自己拿地球仪数数看。
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
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在东十二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都是以18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合称为东西十二区;以国际日期变更线为界,以东的为西十二区,以西的东十二区,两个时区的时间钟点相同,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的日期早(大)一天,即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时区边界怎么算时间
美东时间下午2点,是北京时间第二天凌晨三点。美东时间现在是冬令时。
美东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简称,是指西五区时间,以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华盛顿等城市为代表。
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时区,与美东时间冬令时时差是十三个小时,美东时间晚十三个小时。
美国的时区界限并不完全按照经线划分,基本上照顾了各州的自然边界。
世界时区图以什么为标准
地球自转一周差不多24小时,这24小时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据观察太阳升落发现的吧,具体原因好象没有记载.此外中国古代也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各地都这么分,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这种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