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作用(音乐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和情绪从主观角度来说包含有)
音乐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和情绪从主观角度来说包含有
人生需要聆听,万物皆有音。风声、雷声、雨声、鸟声……此起彼伏,跌宕曲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音乐是自然赐予,却植根人心,化为诗情画意,生成人生意境。或恬淡、或忧伤,总有自然之音应和。我们说的天籁之音,如同幽草、黄鹂、春雨、横舟……给我们一种境界,借用一句呼应:“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自耳入心,身受洗礼。
云以为:读诗应得曲相应,听音乃有诗共鸣。杜甫说:“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李白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说笛,各有心境,音乐的震颤融入其间,谁说音乐只能靠听?音乐如诗词,给人以隽永优雅之气质。音乐和诗词汇成我们传唱的一首首歌,慢慢地涤净、沉淀、弥远、升华,遂成不朽经典,如大家皆知的这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它本就是音乐文学,今人又编入《知否知否》这首歌中,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音乐如人生,来自万物而高于万物,好的音乐就是人的艺术。万千乐器奏出不同的音色和韵味,取于自然,化为材质,研磨技艺,贴上各自的标签,深入人间,有的成了某种代言。如国乐,试读听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末了,白居易还说:“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音乐萦绕心头,千古不绝。这是经典,我们渴望经典!经典是无论过了多少年仍能引起人的共鸣。
音乐不是噪声,让人烦恼、浮躁、厌恶、憎恨……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却都拥有一颗跃动的心,致敬经典,致敬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音乐作品。
末了,云也补一句:
试作清音谱心曲,
为君抚琴悦耳吟。
音乐表现各种情感需要通过下列哪一种表现机制
《只要平凡》剥下了嬉笑怒骂的诙谐外壳,直指柔软而慈悲的内心世界。小人物的困顿、勇气、蜕变亦流转于哀婉的歌词之中,似一出致敬命运的动人自白。歌曲在致敬小人物的同时,对深刻的生命主题也给出了理解。歌词如“放过对错才知答案”、“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等等,在是非对错的暧昧界线中,以“握紧手中平凡”道出关于人生最质朴的回应 。歌词娓娓道来,例如其中“没有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一句,让观众在电影和音乐的演绎中,感受到了小人物的真实魅力。
张杰与张碧晨在这首歌曲中完成了一次理性与感性的碰撞结合,将人间的痛苦、无奈、离别一一倾诉,却又蕴含着一份饱经风霜的坚韧,这首歌曲的情感也因此得以升华,更加富有层次感
简述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内容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弘扬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爱国精神,体现了少年先锋队员坚定的信念和荣誉感,进一步培养积极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的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话,爱祖国、爱人民、勤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练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通过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得那样鲜艳,时刻提醒我们它是红旗的一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音乐是作用于人的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音乐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1、减轻压力和焦虑
有研究研表明,音乐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减轻人的压力和焦虑,起到镇静、舒缓的效果。
2、减轻疲劳感
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
3、陶冶情操
音乐通过其本身的魅力影响着聆听者品质形成,所以音乐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4、对于孩子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优秀的音乐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音乐作品时认真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认真了解不同音乐类型所发挥的作用。
5、调理心理问题
将音乐用于调理心理问题,心理有问题的人群,会给他们听与他们情绪相同的悲伤、恐惧等情绪的音乐,结束后会放舒缓的音乐,让这类人群走出消极的情绪,从而达到调理的目的。
音乐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和情绪从主观角度来说包含有什么
1、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西方人认为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例如:舒伯特的音乐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的音乐可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也就是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
还有人认为听摇滚音乐可以治疗感冒等神奇说法。中国人也认为音乐有养身疗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国外,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都平稳愉快;演奏现代乐曲的成员,70%以上的人都患有神经过敏症,60%以上的人心里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和腹泻。
2、聆听音乐可以增强记忆力。
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的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热衷于嘈杂的现代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长期听这种音乐,会使神经系统爱到强烈的刺激,甚至破坏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音乐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人们通过音乐来抒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 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西方音乐史是指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详细的时代可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
音乐究竟能给人带来些什么?
1.人们在悲伤、烦恼时最喜欢一些伤感音乐,从而扩大自己相对应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会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动力】(就像恐惧时,产生很大的逃跑动力;慈母超常动力救子一样),进而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2.人们在思绪凌乱、烦躁不安时会喜欢听一些平静的轻音乐,从而引发各种“平静”和“调理顺畅”的感觉和情绪,进而有于利于理智的解决问题和维持心理的健康。 3.人们在愉快、有激情的时候,会喜欢听一些欢快、动感的音乐。 4.喜欢思考一些奇怪/特别事物的人,就会听比较另类的音乐。 5.各种电影片段配上相对应的音乐,创造出各种相对应的情绪氛围,会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感觉。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 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音乐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话题可能无从回答。 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我们, 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去系统的学习某种乐器。 长大后想学,更难。 但是乐器呢,又和其他小打小闹的东西不一样, 在西方,家庭教育良好的小孩,从小都要学一门乐器。 股神巴菲特除了会投资,还是不错的Ukulele(尤克里里)演奏者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门乐器? 为了让他成为演奏家? 为了让他多一种谋生的技能? 或者担心他文化课不好,可以考艺校? 可能都不是。 篮球巨人科比与周杰伦同台秀琴技 我们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是希望他们享受美妙旋律的同时,能沉下心来,更专注、严谨的对待一件事情;在不断的练习中,养成勤奋、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品格。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萨克斯演奏高手 俞敏洪曾对厌倦练琴的女儿说过一段话: 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会拉小提琴,中学时还是学校有名的铜管乐手 学习一门乐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而更像是一种精神的陪伴和性格的磨练。一种生活的品味,和培养一生的爱好。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学会去克服,学会勤奋,学会沉下心来,学会坚持梦想绝不二心,学会严谨。其实它是一种性格的磨练和唤醒。
音乐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和情绪从主观角度来说包含有哪些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的基本情绪有以下哪些特征
1:全面的乐理知识(和声,作曲,指挥,器乐常识,)和声乃音乐的色彩也是音乐的根本内容,它的重要性这里不用再多提;能无误的读识各种乐器的乐谱,这是在学校中指挥系,作曲系课程中都会学到的,一些专业书籍也可以查阅到的;器乐常识及编曲的技术理论(它包含现代电子乐器,电脑软件的运用操作)便于让你了解乐器的基本特点,如:小提四根弦的音域范围以及定弦还有她的音色特点;制作中后期如何能让一个声音变成另一个声音,用什么样的效果器和手段方法;在混音时你可以和混音师进行有效无误的沟通等。
2:有一对好用的耳朵。它也许不会看到漂亮的美女,但一定会让你在录音时听出并立刻分辨出歌手的音准状况,还有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音律调谐的关系。我们目前最为普遍的正常听觉习惯还是都建立在欧洲十二平均率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平时视唱练耳的功力积累的。但同时要灵活的运用好首调概念,这非常非常的有用!
3:较深厚的文学修养,将听觉的震撼和视觉的感悟集结成相当威力的武器。它无坚不摧!同样一个字或词,演唱者用不同的音韵都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所以,词曲两者的关系是那么的微妙和密切!顺便提下题外话:一直以来我还有一个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歌词是被眼睛看感动的而不是被耳朵听感动的。因为音乐在本身就已完全具有感动人的因素,象纯粹的古典交响乐,或尚且听不懂歌词含义的外语歌曲相信都曾感动过我们每一位,也正是如此,您才会继续对音乐感兴趣和痴迷于它的。而在人们听歌的同时,手里拿着歌词一边听一边看,这时歌词才会全面发挥它的功用。而如果没有音乐的渲染和演唱的艺术加工,单一的文字朗诵尽管再动情但还是不会比辅以旋律跟伴奏并缓缓演唱出来的效果更感染人!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个独特见解但此个人观点不等于真理,也决不代表着歌词就不重要了的意思。仅仅是我认为歌词是应该归纳为视觉艺术要触动到人更应该是被人们用眼睛去阅读后才会被感染的!
4:心理学的基本了解有助于和艺人的深度沟通。在镜头面前导演要求演员用一种什么什么样的心情和眼神去掏心窝般描述台词准确表演剧情,就需要了解演员的实际状况。让这位演员去做自己性格中根本就没有的东西那是多么的艰难也是不明智的举动。同样这些问题也常常出现在我们音乐制作上,对歌手的基本情况了解一般应该在开案时就必须做到。知道这些后才能根据其实际的嗓音情况和性格基本特点去做适合他的东西,而更大程度的用方法启发和诱导歌手释放出最佳状态来诠释作品这是很关键很重要的,我们有很多制作人会对一些歌手有基于自己主观上的期待。于是总是想让他了解自己的意愿并要求他做到准确无误发挥。这有可能会让歌手或乐手迷失方向也迷失掉自己的真正的风格和特点。能做到在每个制作的基本环节上逐渐加分并将艺人的有效潜质得以开发挖掘并使其完全领悟并让其淋漓尽致的表演发挥出来,将整个作品得以全面升华的才是真正好好导演和好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