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乌梅是梅子树的干燥果实,籽粒圆润、表面带有褶皱,而梅子树是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株高在四米到十米之间,树皮为浅灰色,表面光滑,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其花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花色为白色,果实在夏季成熟。
乌梅的功效和作用也是比较多的,乌梅具有止渴,止泻,止痛等效果,主要适用于肺气所需导致的久咳,干咳,包括脾气虚弱,久泻久痢,还有虚热引起的消渴、热病伤津的口干渴等,乌梅不但能够增加患者的食欲,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肠胃的功效。
乌梅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具有抗衰老、收敛、生津、抗蛔虫的作用。对肺虚咳嗽、虚热烦渴、疟疾慢性腹泻、痢疾、便血血尿、腹痛、呕吐、钩虫病、银屑病等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对于长期便秘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正常饮食。乌梅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它富含有机酸,能改善肝功能。
1、止痢断疟:
乌梅味酸,能涩肠止泻,有收敛作用,可用于久泻、久痢、便脓血、痔疮出血者及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者;
2、安蛔止痛:
乌梅有安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心烦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婴幼儿腹泻者;
3、敛肺止咳:
乌梅可止渴调中,敛肺止咳,可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者;
4、抑菌:
乌梅对多种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包括革兰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
乌梅的禁忌
乌梅是可以起到止咳、止渴的作用,也是具有防衰老的作用,还是能够补充身体的能量,但也不要过量的吃,以免导致肠胃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也要避免出现偏食的情况,以免出现营养不良。
乌梅和杨梅的区别
1、性质不同
乌梅在很多地方也叫酸梅,是将青梅的果实经过烟熏、晒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青梅是一种龙脑香科乔木属植物,一般分布于中国海南、越南菲律宾等地区,一般生长在丘陵、坡地上。杨梅是一种木兰科小乔木属植物的果实,又称为树梅,在我国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区都有大量生长。
2、外形不同
乌梅因为是经过了烟熏的,所以颜色呈乌黑色,并且外形呈干瘪状,表面还有一些白色的糖霜,主要是为了调和一些乌梅的酸味,而原始的青梅果实是呈绿色的,外形和青枣类似。杨梅形状呈圆球形,颜色呈深红色,颜色随着成熟度越来越深,甚至有的呈暗红色,杨梅的果实是由密集的小果粒组成的,和桑葚类似。
3、味道不同
乌梅的味道以酸为主,酸中带有一点甜味, 表面的糖霜可以增添一些甜味。乌梅可以促进肠胃分泌更多的胃酸,食用乌梅有开胃促消化的作用。杨梅的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但是不同品种的杨梅味道差别也比较大,优质的杨梅味道以甜为主,而比较差或者成熟度不高的杨梅味道以酸为主。
乌梅的主治和用法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 (Seib.) Sieb. Et 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原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花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红色,芳香。核果球形,绿色,熟时变黄性味归经: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涩肠止泻止痢功效可用于久泻,久痢。
蛔虫得酸则伏,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如乌梅丸。
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止血功效用治崩漏下血;外敷能消胬,并治胬肉外突。
用量用法: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
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磨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中成药:乌梅丸药膳:糖梅汤、梅枣饮、梅苋菜
乌梅泡酒的作用
乌梅浸泡在水中可刺激胃液分泌,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乌梅具有良好的敛肠止泻作用。乌梅有助于刺激身体,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每天吃一个乌梅对防止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喝太多酒会导致头晕和头痛。饮用水中乌梅能有效缓解饮用后的症状,具有解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