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情绪低落抑郁和动力十足交替出现怎么办?
谢谢平台邀请解答这个问题:
做为高中生,正是处在一个人生成长的分水岭。如何正确对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面对学习压力,有少数高中生会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等神经官能症状……。
对这类学生要加以正确疏导,给予鼓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焕发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有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平时多接触上进的爱好学习的同学,交知心朋友,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提起勤奋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上去了信心足了,思想情绪解放了,抑郁就解除了。
业余时间做体娱运动,劳逸结合,增强体质,缓解压力,精神放松。心情舒畅!
饮食多吃含维生素类多的新鲜疏菜水果,即健脑又增加营养,使神经稳定,情绪就稳定。
我的解答希能帮助到你,祝你学习进步,心情愉快!
2020年2月22日晚于辽阳。
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遇到开心的事情就高兴,遇到挫折失败就情绪低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年龄段,虽然身体长得高大像成年人, 但是心智还不够成熟,还是年少的心智,小孩子的特点就是遇到开心的事情马上笑脸,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马上哭脸。
作为家长,首先要对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点有所了解,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叛逆心,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听父母的话,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外人的一句话在心里是很在意,表面上可能还装的若无其事。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段,情绪不稳定出现低落抑郁和动力十足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度,如果情绪不稳定极其严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心里科检查一下,请医生检查孩子,看看孩子是否存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让医生介入,积极配合治疗。
为什么有些学生容易患抑郁症?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具有年龄特征的,唯有抑郁症没有。抑郁症几乎横跨了各个年龄层,不分职业,不分阶层。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抑郁症的原因归纳如下:
1、遗传
单一可控制“抑郁症”的基因不存在,是多种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抑郁。父母罹患抑郁症,子女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变大。但确实存在抑郁体质,抑郁的体质的特点是感受外界信息失调。他们的父母也多是感受失调的,大概率存在人际交往困难,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交流少的问题。这种后天环境也加重了孩子的抑郁倾向。 如果经历了第一次抑郁症发作,有可能会反复发作,其后代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2、不健康的环境
包括应激事件(重大疾病、死亡、失业失恋等)和不当的家庭环境。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遗传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让自己内心变强大去对抗抑郁。
3、一些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的药物
除此之外,抑郁情绪易于传染,通常发生在伴侣之间,女性的抑郁症诊断率大约是男性的2-4倍。其实男女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差无几,只因为男性不善于觉察和羞于表达情绪。
有调查报告称,中国14亿人口患抑郁症的有9000多万,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其中学生罹患抑郁症的人数逐年上升是导致抑郁症低龄化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有些学生容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多方面的:
性格内向自卑。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对于外界缺乏兴趣,也惧怕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常常过分地封闭自己的内心;自卑会让人恐惧、害怕、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轻视、蔑视,害怕失去周围的一切。内向自卑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负性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疏泻,淤积成疾,于是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抑制等抑郁症症状。
学业压力大。学生在学校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等三五年就要来一次的命运之考,考得好进好学校,考不好就去差的学校,前途堪忧,这是学生面临的重大压力。另外还有来自家长老师的期待,同学之间的竞争、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等等,也对学生造成绵绵不断的压力。不少学生不堪重负,如果再学习上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很容易诱发抑郁症。
情感挫折。学生恋情现在属于普遍现象,小学生中也不足为鲜。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会对异性好奇和被异性所吸引,渴望接近,但同时他们的情感经验比较匮乏、认知比较稚嫩,一旦感情出现变故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诱发抑郁症。
自身条件不如他人。学生在青春期比较注重社会评价,渴望获得社会认可,特别期望自己在同学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家庭经济条件、个人长相身材等等方面会自然地形成影响力,一些自身条件不够好的学生在同学之间有形无形的相互攀比中就会出现自卑心理,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抑郁症。
心理耐挫力差。不少父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疼爱有加,生活上不让孩子操一点心受一点苦,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需要却很少关注和满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遭遇困难,内心又十分脆弱,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备受打击束手无策,很容易诱发抑郁症。
虚拟世界的沉溺。一些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如家庭不和、学业困难、人际不良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于是逃遁到虚拟世界,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离开虚拟世界就会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折磨和困扰,自己又无力改变,于是出现伤感、郁闷、嗜睡等抑郁症症状。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学生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并适当满足,多用心维护家庭的和睦氛围。如果孩子患有抑郁症,家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不能拖扛,拖扛只能让孩子身心受到更大伤害,为治疗、治愈带来更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