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果感到抑郁出去散散心会有用吗?

更新:2022-08-26 16:54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50

如果感到抑郁出去散散心很有必要,抑郁状态与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换一个环境,可以放下杂念、压抑的问题,感到抑郁出去散散心,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

如果你知道自已有抑郁症,到外面去旅游,散散心,开心一下,应该对自已的身体健康有好处?祝你健康!!!

应不应该劝抑郁症的人去看医生?

谢邀!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碰到这个问题。抑郁症家属会问我,孩子、配偶或父母有严重抑郁,但就是不愿意看医生,或看了医生医生建议服药同时进行心理咨询,患者也不愿意见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一方面,我能理解家属着急焦虑的心情,另一方面呢,我也能理解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状态下恐惧社交、不愿意见陌生人、认为谁也帮不了自己的悲观情绪,以及别人让自己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是认为自己不正常的抵触情绪。

在此,因工作不涉及药物治疗,所在仅将如何说服抑郁症患者(病情平稳期)看心理咨询师的方法分享下,大家可参考。

第一,是手法。家属和患者说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要给对方提供这样的信号:“你心里有病,所以你需要去看心理咨询师。”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反感,认为自己是被看成不正常的、有病的、不收家里接纳和欢迎的,会感到受伤,进而拒绝,甚至造成家庭成员关系恶化。

这样说可能会比较妥当:“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也很痛苦,我们大家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里难过去的坎,我也很想帮你,但我不太懂你想什么,理解不了你,这里有一位心理咨询师,他也许能用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到你,你们的谈话也是保密的,你愿不愿意去见见他?”

这样呢,就显得对对方充分尊重和抱持,也没有把对方当异类看待,而是告诉他“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候”。

这样呢,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第二,是心法。你在说这样的话之前,你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是这样想的,是否真的是出于对对方的祝福关心,而不是期待与强求,是否充分尊重对方去与不去的自由,而不因此生起嗔恨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对方,哪怕对方现在不去,以后如果愿意去了,自己也依然心生欢喜祝福对方,而不是心理不平衡,甚至说:“早让你去的时候你干嘛去了?”

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的心态,最好说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心态。

否则,如果心口不一,对方是能感觉到的,一样没效果,反而认为你不值得信任。

总的来说,心法与手法都到位了呢,成功率高一些,如果心法手法到位了,对方还不去,不必焦急,说明时机未到。

当然,也可能是你的心法与手法不纯。

其中的,心法是根基,手法是工具。心法为上。

如需要心理咨询,可以私信我。

还是尽量劝说,应该去看医生,因为抑郁对人体损害还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还会自杀

抑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回答得太深了大家理解不了,说了也白说……回答得太浅了,又没有意义……

我且回答,你且听吧;抑郁有生物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物性因素好解释,多巴胺、五羟色胺酸等分泌太少,或内分泌系统失调等,但是内分泌为什么失调却很复杂,多是心理原因,且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原因更多些,从心理角度讲,抑郁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我”,人“无我”了,就没有任何痛苦了,(无我,可不是否定、压抑、忽视自己,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人之所以有“自我”,就是因为恐惧和追求安全感。人之所以恐惧和追求安全感,就是因为曾经伤痛的记忆。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刚刚形成的时候是没有“我”的感受的,我们和妈妈是一体的,那时候感觉自己和“世界”是融合的,当我们和妈妈分离的时候“我”出现了,这时候是没有世界的,或者换一种说法,那时候会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因为那时候太小了,还没有感受他人的能力。这时候的状态心理学称为“全能自恋”:我饿了,一哭就有吃的,我冷了,一哭就有穿的,好像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一样……(这个阶段一般在0-3岁)如果这个阶段被满足得比较好,随着成长我们的关注不局限于自己,会慢慢“看到”妈妈,感受到和妈妈的不同,从和妈妈的关系中学会了和他人相处,再然后我们看到了妈妈和爸爸的关系,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嫉妒、占有、争夺……如果我们依然被爱护的比较好,慢慢会接纳嫉妒、占有,学会了和“大家”相处,妈妈代表温和、关爱、体谅,爸爸代表权威、理性、原则。这些阶段都被关爱的比较好,我们就会融合这些,以后走向社会是一个既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别人,即有原则,又有共情能力的人,也能面对各种挫折即不如意、不顺心,(面对不了不顺心,其实就是面对不了自恋受损)会是一个人格比较健康的人…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好状态。

如果还有可能再发展下去,你在爱别人或别的事物当中体会到意义,你不执着于自己,你可能会感受到爱自己和爱外物是同一回事,你爱的是关系,你变得以客观真实情况为行动标准,而不是自己的观念、意识……你没有“我”的感觉,那有可能会进入和万物合一的境界,那时是“无我”的。(这个境界超越了生物性的人,是万物之灵了。)

我们再回到当初,假如在0-3岁没有被好好爱护,就会有缺憾、有不甘心,有一个矛盾“我怎么就不被爱呢!?”,你有了“不被爱”的感觉,就会恐惧,因为不被爱等于死。(这是0-3岁时你的直观感受,并不是理性分析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理性。)

这个矛盾、恐惧,可能会藏在心底,伴随终身,在成年以后你依然特别想证明“我”是被爱的,因为爱 不 再是无条件的(本来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你已不是三岁了,你会觉得规则变了)你会用表现得优秀、被表扬、被认同来争取被爱,这个希望被爱的对象就是“自我”,这个“自我”的感觉会很强烈很敏感,受到不称心会觉得自我受损,如果“自我”总受损,就有可能抑郁。在自我受损当中又有很多情况,就是抑郁的具体成因……“我不是被爱的”的观念还会造成你自卑、自责、容易愧疚、对自己苛刻,以至于攻击自己最多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完善自我将变得很重要。

怎么解决呢?你要明白“不安全感”是假象,是童年的感受,但是,突破自己的记忆是很难的,我举个例子:“我让你脑子里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熊,千万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熊!”会怎样?不由自主的去想,对吗?在心理层面,不管你是认同还是抗拒,你都是在强化,越是努力想改变越是一种变相强化。那要怎样忘记黑熊呢?只有你接纳了这个想法或感受,你不逼自己忘记,它成了没意义的、无关紧要是事情,“忘记”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你得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面对自己的不甘,面对挫折时候的痛苦,不要责备自己。面对不是责备,直到你真正能面对的时候即是能接纳这些情绪,这也表示这些情绪相对被你化解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逃避是不由自主的,可能逃避使你甚至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不知缘由的情绪不好,那你就需要一个很敏锐,接纳性又强的咨询师陪你体会自己,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当然,还没有很深的感受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方法缓解,比如运动、旅游、听音乐和要好的朋友聚会等等。

我的抑郁症是我女儿逼着我去精神病医院看病后,才慢慢从抑郁之中走出来。我自认为我的内心无比强大,与抑郁症做了毫无意义的十年抗争。开始中医治疗,喝了半年的苦汤药,最后一喝就吐,病情加重。后来中医调理半年,不见改善。十多年的斗争,爬山,跑步,心理调试,到处闲逛,找人说话,改变角色,晒太阳,食疗,水水疗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惨败!无奈之下去专业医院看病,要治好抑郁症只有,去专业医院看病。然后吃药吃药吃药,坚持吃药!治疗一年多,中间慢慢开始运动,旅游,干家务,到处瞎转,现在我天天抽空写十几条悟空问答,几乎全部被放在头条首页,快乐而充实。

下一篇: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上一篇:抑郁症到底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