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心理素质好的人会不会患抑郁症?
张国荣还有那么多的名人都得抑郁症了,此平常的人还多,反倒是老农民或穷人很少得抑郁症了,穷人很忙的,没空去抑郁生病吧!名人们的内心不强大吗?心理素质不好吗?抑郁症是谁都会得的疾病吧!它不挑人吧!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清楚。
一般情况下和人的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相关。而且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原因所引起。
而题主说的内心强大、心理素质好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内心多强大才叫强大?素质多好才叫好?
要知道修行很好的大师,也有发怒的时候。
反过来说,得了抑郁症的人内心也不一定就不强大,心理素质就不好。有时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合适,人就抑郁症了。
抑郁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人更容易抑郁呢?
从中医角度来说,抑郁症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脏腑功能失调使得整个脏腑之间的气血流通不畅,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现象。
内向、敏感的人;成长、生活环境糟糕的人;就中医角度而言,气滞体质、气郁体质的人较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心理学领域心理障碍中心境障碍的一种。
抑郁症是心理障碍中心境障碍当中的一种如今,比较权威的解读抑郁症(以前也叫过忧郁症),认为其属于目前最权威和最新的《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英文简称DSM-IV-TR),我为什么要如此详尽的引用呢?或者说DSM为什么有这么多修订版——心理学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和应用科学,每一个修订版都扩充了心理障碍的类型,并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对描述和分类做了目前大家(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所共识的改进,也反映了当今世界人们对异常行为看法的改变。
举例来说,神经官能症(这个疾病不陌生吧)和精神病,在以往的版本中,神经官能症反应了弗洛伊德关于焦虑障碍的理论,他认为焦虑可以是直接被体验到的,比如通过恐惧、困扰和强迫,或者无意识地将焦虑转化为对身体的抱怨(躯体形式障碍)。然而,这些年来,心理健康专家认为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无意识的理论过于局限,对于神经官能症的分类也过于笼统,不适合广泛应用,所以在DSM-IV中,把原先属于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被重新分化为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
尽管做了修正,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能听到医生或者心理学者依旧在使用“神经官能症”这个术语。
而与神经官能症不同,精神病一词依然出现在/并被列入DSM-IV-TR中,因为精神病这个词可以有效的区分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精神病将遭受极度的精神分裂,并丧失与现实的接触,他们常常难以达到最基本的生活要求,需要住院治疗。
精神分裂症,一些心境障碍(比如严重的抑郁症)和由躯体状况引起的障碍,都被描述为精神病。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解读这个心理障碍的分类标准和精神病的概念的。
是想告诉读友——部分抑郁症(严重抑郁症,难以自我生活自理,需要住院治疗的这部分)是精神病,但精神病不全是严重的抑郁症,还包括精神分裂症,躯体障碍者等,他们指教是交叉式的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不可等同而言。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抑郁症是《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中把200多个诊断划分为17种大类心理障碍类型中位列第二名仅次于焦虑障碍的心境障碍疾病中的一种。
心境障碍:是与严重情绪失调有关的障碍,包括抑郁、躁狂和两者交互(双相障碍)。
抑郁症:是长期而持续的抑郁情绪,这种抑郁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基本功能以及保持快乐感和生活乐趣的能力。这种抑郁情绪可以在有,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的诱因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也能长期而持续的存在。
抑郁症,早在古埃及时期就有记载,当时叫做忧郁症。
但是,抑郁症和忧郁不同的是,常人通常也会忧郁,比如在失业、失恋、失去亲人之后,但大多数人或走出来。
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可以在没有上述诱因的引导下,同样可以处于长期而持续的抑郁状态。他们会感到(不一定是持续的)强烈的沮丧和悲伤,以至于或存在睡眠问题,出现体重增加或减轻,还可能导致疲惫至极,不想工作、学习、吃饭,甚至不想起床、刷牙、洗脸,可能会一睡一整天,甚至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死粉的悲伤和羞愧,以至于想自杀。
上述情况,没有明显的原因,严重时会丧失对现实的接触,需要住院治疗。(这个时候,就属于精神病)。
抑郁、躁狂和双相障碍当抑郁是单相时,抑郁的发作通常会结束,人们会回到“正常的”情绪水平。
但是,有部分患者,会回到相反的状态,他们变得躁狂。
在双相障碍中,患者既经历前面所说的抑郁症的抑郁状态,还会有躁狂的体验(不合理的过度兴奋和冲动)。
双相障碍患者,在躁狂期,他们还表现的过度兴奋,极度活跃并容易精神错乱(看到这里,你看过类似于双相障碍患者相关的犯罪电影吗》),也会表现出不增长的高自尊、膨胀的价值感和夸大妄想。甚至他们会定出详细的支付计划或成名计划,过度活跃到连续几天不睡觉也不会感到疲惫,思维加速并且会突然转化话题,表现出“闪念”。说话也快,旁人难以听懂,低判断力也常常出现,可能会断送掉自己的财产,或者疯狂的花天酒地。
这种狂躁的状态,可持续几天乃至几个月,并会突然结束,狂躁情绪会隐藏起来,进入比狂躁期长好几倍的抑郁情绪之状态。
遗憾的是,双相障碍是最令人虚弱和致命的障碍之一,自杀率很高。
抑郁症:先天,还是后天?我看到很多回答的抑郁症的原因,都对,但基本不全面。
我试图从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来解读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是先天的吗?生物学因素——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双相障碍或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灰质减少,前额叶整体机能衰退。这些发现,被认为生物因素在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还有研究也指出少数神经递质出现不平衡现象,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因为这些神经递质影响唤醒水平,并控制着受抑郁影响的其他机能,如睡眠和饥饿等,能够改变这种神经递质活性的药物,也可以缓解抑郁的症状,从而有了抗抑郁剂。
也有证据表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是遗传的,例如双生子研究中,如果一人患有心理障碍,那么另一个人患病的可能性大约为50%,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拥有相似基因的亲属通常也分享相同的成长环境。
而演化心理学观点认为适度的抑郁可能是对丧失的适应性反应,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对这一观点的支持来自于对灵长类动物的观察结果——当遭受重大丧失时,领航类动物也会表现出抑郁状态。
或者可以理解为,临床上的抑郁情绪是这种适应性反应的极端形式。
抑郁症的后天的?心理学因素——
抑郁的后天因素,包括心理学家关注患者在环境中的应激源,以及来自于人际关系、思维过程、自我概念和学习经历中的失败。
依恋关系理论认为,抑郁就是当结束一段重要关系或依恋丧失时,将愤怒转向自我——愤怒来自于自我情感拒绝和丧失感。
尤其是当挚爱的人死亡时,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抑郁是由于对自我的要求过于苛刻和积极的成长受阻。(这个解读,我在其他人的问答中,也得到了同样的解释)。
另一个比较可信任的观点或理论是——习得性无助。
对习得性无助最重要的贡献者是马丁·塞利格曼,他认为当人或非人类动物不断地遭受疼痛又无法避免时,就会产生无助感和屈服,不再为逃脱疼痛做出任何努力;换句话说,当人们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时,就可能放弃,这可能会导致抑郁情绪。
习得性无助,也涉及认知因素——归因——一旦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不相干时(习得性无助),抑郁就会产生,特别当个体认识到丧失失败是基于内因(自己的弱点或失误)、稳定的(长期不能改变的)和普遍的(在很多情况都存在的弱点)原因时,跟容易产生抑郁。
你对上述原因认可么?
如果不认可,欢迎在讨论区评论。
治愈说到那些人更容易抑郁,从上面的原因分析,就可以知道——每年和上述因素持续接触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