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抑郁症的人,如何让身边的人感觉轻松舒服开心一些?
别人的喜怒哀乐抑郁症患者感受不到,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和他们一样不开心,自己惹别人不开心就更感觉不到了。你的要求抑郁症患者做不到。
谢谢邀请。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就感觉很难受,这个问题的背后透露出的愿望有很大危害性。
自己抑郁了,会很难受,情绪失落、悲观消极,这时候还不想影响身边的人,还想让身边的人感觉轻松舒服开心,没别的办法,只有装。而本来抑郁的心情还要装出快乐来,那对自己无异于雪上加霜了。所以有一种抑郁叫“微笑抑郁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自己抑郁了,心情悲观消极,还装出一幅微笑的样子,有苦自己受,有累自己扛,这不是给自己增加压力吗?早晚有一天承受不起而崩溃。
所以,建议楼主不要这样想了,真正面对这个抑郁吧,彻底解决自己的抑郁问题,当你真正从抑郁中走出来,才会有真实的笑容,才会有不伤害自己的笑容。
如何看待非抑郁症患者自称抑郁症的行为?
抑郁症在临床上的定义是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心境障碍,根据国际通行的DSM5的诊断标准去对号入座,你会发现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这是因为抑郁症跟传统的生理疾病不同,它牵涉到心理层面,所以它不像是感冒发烧肺炎感染那样客观,基于它的心理因素,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毕竟在成为抑郁症之前它不过是一种情绪的描述。
所以你没有办法验证对方是否患上了抑郁症,除非他去医院做了心理评估而被确诊了,当然也不排除疑病症患者,也就是高唤醒状态的神经质与焦虑症并发的状态,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的反应十分的敏感,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类人,比如被小狗小猫抓挠一下就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感染狂犬病而死去,因为有过一次不洁性接触就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在自己的头脑里不断夸大这种不合理的思维逻辑,从而让自己处在焦虑的疑病状态,一点身体的不适就会大呼小叫,好让全世界都知道!
除此之外,因为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认为抑郁症就是精神出了问题,所以抑郁症一般会给人带来一点点病耻感,没有人喜欢广而告之自己的抑郁症,除非是自己比较亲密的人,那么他们跟你透露自己的抑郁症,是表示对你十分的放心,你能带给他们安全感,而如果不是出于这种心态,有可能是为了逃避某种责任,但是你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上很容易察觉出来,抑郁症是持续的郁郁寡欢的是没落的是沉沦的,好像是拖着生命在负重强行,跟情绪不同之处在于, 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自行在好坏情绪之间来回切换,可以自己走出来,坏情绪之后就是好情绪,好情绪之后坏情绪如影随形,这就是抑郁情绪。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是你很重要的人,当他向你透露了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你也要引起重视,因为有时候人们为了掩饰自己会强装欢颜,这就是常说的微笑型抑郁症,如果你不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你根本不会将他们跟抑郁症联系起来,这在我的心理咨询生涯中遇到很多这种情形。
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保险工作,面对客户的时候每天都保持阳光开朗的笑容,但是一回到家就跟父母顶嘴,说自己有抑郁症,父母不以为然,认为是不想工作而找的借口,直到一天父母发现了她的遗书才感到事情的不对劲,可是向她的同事打听,也没有诸如情感纠葛之类的问题,这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在面对这种状况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键就是要接纳他的心态,不要一开始就武断的认为对方在作妖。
有时候这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可以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可一回到家就会伴随吵闹而矛盾升级,这其实就是“小我”的伪装,通过伪装获得外界认同很高的赞誉,回到家就不需要伪装,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对抗,而往往我们大部分的生命就浪费在这无意义的“伪装”上。一旦处于对抗的状态那么对抗越强烈,反作用力就会越大,处在对抗中的两个人,他们的情绪会一个比一个激动,声调会一个比一个高,肢体语言一个比一个夸张,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比较亲密的人之间,通过言语上的攻击贬低对方,进而试图控制对方,而对方的“小我”绝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而实际上如果爱一个人,我们就应该和他一致并接受他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做使用的对象,这种爱就是小我表现出来的共生性依恋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如果我们想要让这一切开始改变首先得学会接纳,只有彻底无条件不带评判的接纳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小我只有在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才会放松警惕,才会与心的本体和谐共存才会交出控制权。
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接纳就是带有觉知的观照,如果即使只有一个片刻,你能够站在它的外面,你能够以一个观照来看着它,看着他,那么任何处在控制关系中的问题都能够解决。观照解决每一件事,但是当你深入这种控制的状态中,你很难成为一个观照,你非常与它认同,所以观照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思想距离你太近,你就无法观照它们,你就会受你思想的影响和宣染,控制带来的愤怒使你生气,因为其间一点距离也没有。它们离得太近了,必然会使你认为你与你的思想是一体的。而接纳是对双方都大有裨益的共处方式,它会派生出宽容仁慈,这也是健康人格所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