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或者躁郁症真的是被惯出来的吗?
可能你得一得抑郁症或躁郁症,就不会有这样肤浅的见解了。我是精神科医生,也是对抑郁症和躁郁症最了解的专业人士,在我看来不管是抑郁症,还是躁郁症都是惯不出来的,惯出来的叫脾气,充其量也只能算心理问题,但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所以人为抑郁症或躁郁症是被惯出来的,只能说见识太肤浅了。
看到回答下面,认同题主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有些可悲,为什么抱有错误看法的人还这么多?按照你们的观点,难道没有人惯着就不会得抑郁症吗?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好像没有人关心,缺乏情感支持才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抑郁的情绪,这一点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子。
就比如我今天收治的一名大三女生,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说的躁郁症,目前因为处于躁狂发作时期,而导致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才入院的。那么这名大三女生的躁郁症是不是被惯出来的呢?谁去灌她的?她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跟妈妈一起相依为命,父亲从未关心过她。可不幸接踵而至,母亲又因病去世,生活在农村,家里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姥姥、姥爷有几亩地,虽然没人疼,没人灌,但女孩其实很好强,大学成绩也很好,连续多年获得奖学金,临近毕业,报了考研班准备考研复习,但被考研班的辅导老师骗了钱,才一股火急火攻心之下出现了精神失常表现。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找到她被娇生惯养的时刻吗?恐怕不能。其实,说真的我遇到的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被娇生惯养的有,但绝对不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实际上我觉得如果我的这些患者中,幼年增加了被娇惯的经历,会有很多人由此改变原本患病的人生轨迹。
抑郁症也好,双相障碍也好,发病机制中都不单单只有社会心理因素,实际上,比社会心理因素发挥作用更大的往往是遗传的因素。当然,生物因素也相当重要,而且我们目前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也是从神经递质入手的。比如SSRI类抗抑郁药,就是从5-羟色胺在神经细胞间隙的浓度入手的,通过提高细胞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
可能我的态度有一些过了,但这都是有原因的。起码在我们国家,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成为了阻挠抑郁症患者治疗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都存在明显的病耻感,认为自己患有抑郁症,自己就应该感到耻辱。
在我国,抑郁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几率只有20%,也就是说,有80%的患者并没有选择药物治疗和系统治疗,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患者的疾病越来越严重,甚至最终因病致残。
抛弃偏见,多学习一些真正的抑郁症知识吧,为了患者们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
抑郁症或者躁郁症真的是被惯出来的吗?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和躁郁症的原理,不知道他们有多痛苦,有的认为是装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病是惯出来的,不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调整,误导了治疗,使很多人不能及时康复。
患上这些心理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一方面,这些人从小溺爱比较严重,从这点看,确实有惯的意思,没做过家务,动手能力差,没有感恩心,不懂父母的艰辛。另一方面,总觉得孩子不够优秀,总拿着最好的邻居家,亲戚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让他们形成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
家庭教育是关键,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引导做家务,通过简单的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带动动脑,让他们体会生活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在满足孩子的时候要有底线,过分的不能答应,同时多鼓励孩子尝试,允许孩子做的不好,允许失败,这样长大的孩子不怕失败,才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