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青春期的抑郁,是矫情吗?

更新:2022-08-14 20:5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82

青春期的抑郁,不是矫情,要正视孩子的青春期,正确地加以引导。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从小学高段开始,有的孩子症状明显,有的孩子比较平稳,没有明显变化,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孩子出现青春期叛逆,要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一味地压制、比较、对孩子进行言语伤害。时间久了,孩子的情绪无处宣泄,便会导致孩子不愿交流,长期的压抑导致心理问题,最严重的甚至抑郁。

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的变化,都会带来心理上的一些不适应。比如孩子的身体变化,对孩子的性教育缺失,孩子又恐惧这些变化,常常会感到羞于启齿,父母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变化,别以为这是小事。其实,成人们眼中的小事,就是孩子眼中的大事、比天还大的事。如果父母、老师帮助解惑了,孩子的心理很显然就放轻松了。比如女孩的月经,男孩的变声,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要感到难为情。

这一时期,孩子的思想波动也很大。他会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指责。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允许孩子倾诉,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要平视不要俯视,走进孩子心理做孩子的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做智者做长者。

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集体原因,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致使孩子敏感、多疑,甚至用离家出走、轻生等极端方式逃离现实,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否则,悔之晚矣。

一般不会是矫情,过了青春期就要进入成人期了,这是最后的机会给予一个孩子,完成对自我的认定,他需要想清楚自己是谁、想要成为谁的人生大问题,并把自己心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整合起来,形成对自己的确定认知。

当孩子们这些问题遇到阻碍的时候,对自我评价很糟糕,或是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或是对自己的认定很模糊时,会觉得丧失生存的意义,可能出现抑郁的状态。

青春期的学生为什么很多患有抑郁症?

我女儿十七岁,抑郁症三年,住院治疗四次,门诊复查N次,经历太多太多。

“青春期学生为什么很多患有抑郁症?”

提的问题一点也不夸张。

门诊挂号要靠抢,网上一放号,很快就无号了。住院要预约、要排队,床位十分紧张。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2019年第一次住院时,14—15岁为主流,有一两个12岁的小孩。但到了2021年一看,12—13岁成了主流,最小的8岁!多么触目惊心。

老家的两个镇也正修建精神病医院,一个医院1000个床位,另一个医院350个床位。

所以说,提的这个问题绝对很客观,很现实,绝非虚言侗吓,博眼球!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生病?我们又该如何防患于为然?如果孩子已生病,又该怎么行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肯定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让学习背锅。

的确,过大的学习压力、过高的学习强度、长年累月的缺觉、无休无止的排名……让人不寒而栗,难以忍受。

但这些只能算诱因,而且社会大环境除了适应,普通人也无法去改革。

我认为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在于不幸福的童年。

不幸福的童年,早已剪断了孩子高飞的翅膀,蒙上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眼睛,熄灭了快乐新奇上下求索的心,造就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一个惊惶惶、不快乐、缺少勇气和信心的灵魂,怎么有能量去经历人间风雨、去承受压力?

我猜想,现在的孩子回到我们的过去,一样能健康成长。而我们穿越成如今的孩子,大概率一样心理不健康。

想想我们的童年吧,那是真真正正金色的童年,亲近大大自然,野蛮生长,轻松快乐,向阳而生,很少彷徨。

第一、学习压力小到几乎不存在。

每天上课时间较短,课后作业很少,老师不逼,家长不迫,顺其自然的态度。我有一次考了八十几分,到外公家做客,外公得意地到处炫耀,心里美极了。现在呢?八十几分铁定被打个半死。

现在呢?焦虑的老师、家长、孩子!随着“中考定终身”的教育制度改革,焦虑感直线上升。长期严重的睡眠缺失,也增加了患病风险。

上学、补习、刷题、排名、上重点……缺少娱乐、运动、放松,缺少快乐作为坚持学习的动力和底气。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和焦虑,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至少是十二年!这种无边无际的绝望,了无生趣,真的让人抓狂,何况是小小的孩子。

第二、信息量少;

从前,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交通不便,连路边偶而经过一辆汽车,也会成群结队去看、去追随。电灯,没有,是煤油灯。手机,没有,连电话都从未听闻过。电视、电脑,更是天外之物。

所以我们生活的半径就是自己生产队。去乡场赶个集就算出远门了。因此认识的人就那么固定一群,接收的信息较纯朴单一,内心的冲突很少。

第三、劳动健壮了我们的体魄,哺育了我们的心灵。

专家李玫瑾教授就多次提到,现在的孩子们患病率这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身体锻炼得太少。

我们小时候,田间地头,帮着大人伺弄庄稼、收割粮食、打猪草、上山打柴等,劳作健壮我们体魄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丰裕的心理营养。

还记得小时候赶做农活看见过的满天星光、皎皎明月、旭日东升、彩霞满天的绚丽景象吗?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满满的感动和向往。

还有一位专家曾经提过治愈抑郁症的方案,让病人去农村种庄稼,去亲历播种、发芽、吐穗、结果、采收、晾晒、装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四季的变化,感受挥汗如雨的酣畅,感受植物生命的历程,感受天地灵气,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样,病就好了一大半了。

第四、相爱相杀的同胞姐妹、小伙伴们。

我们那时候,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独生子女是不存在的。好多家聚集在一齐形成一个大院子。每到傍晚,一群同龄的孩子欢笑着,追打着,多少的憋屈、伤痛随风而散。

第五、满足生理需求即为幸福。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吃一顿可口的食物,穿一件漂亮的新衣,满满的幸福,纯纯的快乐,千金难买呀!

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爆米花、红薯干、牛肉干(生产队耕牛病死了),真的是天下美味,难以替代。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求;

第二、安全需求;

第三、社交需求;

第四、尊重需求;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

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衣食无忧,生活方面得到很好的照顾。获得幸福感的起点本来就高,但父母们还停留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不重视,对心理营养的供给缺少认知。

您看,大部分的父母在照顾孩子吃喝拉撒时,无微不至,和蔼可亲,宝贝幺儿温柔呼唤。但一遇到学习,但立刻翻脸不认人,凶言厉色,面目可憎,宝贝幺儿已变成了动物“笨猪!”,甚至直接“摘除掉”孩子重要器官:“你这么蠢,是没长脑子吗?”更甚者,怒下逐客令:“你考这么点分,对得起父母的操劳吗?不要你了,滚!上街讨饭去!”

我女儿生病后,经常会问:“你们爱的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好成绩?是不是我成绩差了,你们就不要我了。”

唉,这种极端分裂的“爱”,真的会让孩子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受伤的孩子久病成疾,也是在所难免了。

综上所述,让这些生病的孩子们穿越回从前,他们一样能健康成长,一样能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闯岀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青春期的学生为什么很多患有抑郁症?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就是生活在蜜罐里,比我们小时候强的太多了,现在有资料显示,现在患上抑郁症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让人理解不了。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的孩子确实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给什么,什么都不用做,最后什么都不会做,别说自己的房间卫生,就是洗碗,扫地都没做过,甚至学校的值日卫生都是爷爷奶奶作去做,实际动手能力很差。溺爱严重,不懂感恩,不会换位思考,将来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就会差。家长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只要求成绩,总拿别人比较,考试丢一点分都不行,这样的环境,孩子形成自私,害怕失败,敏感多疑,不敢面对,不敢担当的性格。

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成功的人经历的挫折更多,但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会高度焦虑,自卑自责,放大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没有将来,这就是抑郁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调整治疗就是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优点长处,并引导他去尝试,通过成功来提升自信心,把我行,我可以做好的思维成为自动化思维。

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暴饮暴食,想熬夜就熬夜,现在青少年患上慢性病的也很多,这是主要原因。

再就是孩子成长没有底线,太随性,这样的孩子一旦患上心理疾病,调整康复的难度很大。

下一篇:青春期有疑似抑郁症的状况怎么办? 上一篇:佛教是怎么看待心理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