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和双重人格的表现
抑郁症是有轻生的念头,然后比较沉默寡言,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心情总是比较低落,双重人格那是人格分裂,这是两种性质的疾病,抑郁症还好点,要是人格分裂那是有很严重那个后果的,不过这两种病都是需要去找心理医生或者是精神科大夫看的,这种类型的病症,心理咨询师以及是帮不了你了~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
开阔交往视野,和兴趣点,接触新的人群,找出自己内心最抑郁的事情或情结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西方抗抑郁药、中药)、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电击疗法)、自我认知疗法。另外还有一些信仰疗法、冲击疗法。
轻度患者可以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轻度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常看心理学会不会对心理有所帮助?为什么有的人越看越抑郁??专家进,赏高分。
我记得原来好像在哪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每个人都有抑郁症 只不过强弱程度不同罢了··
人活在世上就要生活,有生活就会有压力(此话仅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压力大小造成了抑郁的大小,辅以心理、精神等各面的放松而得以消除··我原来有过抑郁症的表现:厌世 悲观 不思进取 不去上班 生活无望 烦躁不安 不愿见任何人 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等等等等··后来怎么好的呢·一个大好晴天 太阳高高的 和女友出去逛了个街 谈了谈对未来的畅想 哦了··可能我这样的就是没事吃饱了撑的·短暂的抑郁·甚至你可以理解我精神有问题 哈哈··
没事的时候 多看看书 散文 读者等等·和三五好友小聚一下 欢乐一下·和对象逛个街·总之 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阳光起来··相信自己 相信未来·
总之感觉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所谓的心理学书籍啥的我觉得没什么用(原来考专升本的时候专业课就是考的心理学,长篇大论一套一套的 根本不合实际 和上学时学习一样没用 哈哈··)
摆正心态 正视未来 ·
中医如何解释抑郁症、神经症? (转载)
虽然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神经症等病的对症病名,但依据临床症候、发病转归等,当归属中医郁证范畴。郁证早在《内经》时代便有较系统的研究,其中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从中医临床上看,肝主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血量以及调畅情志三个方面。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活动,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当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出入自如,脏腑器官将维持旺盛的生理功能;气行异常,则会出现脏腑气机逆乱的躯体反应。肝调血量的 作用主要遵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云的:“人动则血运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的规律。此外,当机体处于应激等特殊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还有助于调整精血的重新分配,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精血供应。 肝主疏泄作用还体现在情志的调节上。中医七情学说认为,七情乃人之常情,调畅顺达的情志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保障。当肝脏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时,不但可以使气机舒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常,而且还可调整控制七情的变化。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过急、过久,超越了肝的调节限度时,就会打破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并造成一系列心身反应疾病。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医碥》 中也有:“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以引起多种症状,故有“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六种,其中以气郁为先,而后湿、痰、热、血、食等诸郁才能形成。在《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五气之郁,因病而郁;情志之郁,因郁而病,两者有所不同。兹述其病机如下: (1)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可以化火,气滞又可导致血瘀不行。若肝郁及脾,或思虑不解,劳倦伤脾,均能使脾失健运,导致气滞痰郁。若湿浊停留,或食滞不消,或痰湿化热,则可发殿为湿郁、食郁、热郁等证。 (2)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即所谓忧郁伤神,可以导致心神不安。正如《灵枢.素问》篇中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久郁伤脾,饮食减少,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阴虚火旺,由此发展可成种种虚损之候。 总之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初病因气滞而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