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明星会抑郁自杀?
真真假假娱乐圈,谁又能说得清事实真相,狗仔八卦炒作,粉丝追捧,键盘侠的恶意攻击,本身这个行业带给明星的压力就不小。若是再遇上自己事业或家庭的事情,压力就更大了。
像题中这些有着过人天赋,才华横溢或是有钱有颜有家庭,看似人生赢家的人,说不定在抑郁严重时最基本的睡觉的权利都无法把控。
大脑内分泌失调让他们对任何事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快乐。有的抑郁患者还会讨厌、憎恨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对世界没有价值的人。抑郁到了一定程度,说不定去死的勇气是有的,但活下去的心情就难说了。
如何看待网上的抑郁自评量表?
忽略它。
即便是专科的医生,他们对于抑郁症的测评,都可以不用相信。无数的事实证明,你越是相信这种测试抑郁症的事,你越是难逃脱它的控制。
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种抑郁情绪,而并非严重到了抑郁症。抑郁的情绪人人都有。只是有些人反应会激烈一些,会持续的时间稍微久一些。
相信自己的力量,就算用这种表格被“诊断”为抑郁症,那又怎么样?陈坤崔永元不也一直被抑郁症缠绕吗?照样能够做出优秀的成绩。相信自己,你就能创造奇迹。
目前有科学研究是这样解释抑郁症的:大脑和身体失去了链接。我特别赞同这个说法。
也就是说,当我们被一些负面的情绪强烈困扰时,也就是大脑中产生负面情绪这一区域非常活跃,同时大脑中产生正念的区域也就弱了下来。负面情绪区域越来越活跃,一直占着主角,正面区域就被冷落,慢慢的变得僵化。
运动能够激活正念区域。我也是运动的获益者,我相当相信运动的魔力。
运动可以调动全身的器官,让它们活跃起来,激活大脑,让它与身体产生链接。
你想想,我们曾经也是和别人一样的聪明,运动协调能力都很强?被负面情绪控制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很笨什么也做不来。然后你就会对自己没信心,你就会产生恐惧,你的负面情绪就会叠加。
犹如比赛,对手不在赛场,而在你的大脑里。同样的,抑郁情绪抑郁症的根源,就在我们的大脑里。
运动是战胜一切身心障碍的前提,是其他有效手段的基础。
比如你吃了抑郁药,你感觉暂时好了一些,但是你依然会依赖药物啊。可是如果你辅助运动,坚持运动,一切都会好起来。
运动可以产生内啡肽,让人有愉悦的感觉。《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美国某著名实验室,让一些大烟瘾患者参加马拉松运动,他们不但戒掉了烟瘾,而且对跑马拉松上瘾。有人这样跟别人开玩笑,我们以前都是被警察追着跑的,也就是说运动让他们变得健康幽默,坦然的面对自己的过去。
马拉松能够帮助吸大麻患者戒除对大麻的依赖,就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抑郁的情绪,战胜抑郁症。
相信正面的积极的想法,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外面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班上一个孩子患抑郁症,元旦过了可能要休学一段时间,我想送他一本书,请问什么书比较合适?
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呢?又是什么症状的抑郁质呢?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建议看,因为无论什么书,效果都不明显。如果是悟性较高或者高中以上的,看一些书有好处。
第一,医学基础类的书
此类书是让患者乐观了解抑郁症的原理,提高对抑郁症的认知,丢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避免在康复过程中误入歧途。不过这种书最好推荐给高中以上学生,并且是悟性较高的学生。因为此类书籍实际上属于医学科普书,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这样理解起来更快,更容易被读者正面利用。需要注意的是,推荐此类书是有风险的。因为很多人抱着治病的心态阅读这些书,会和书中的种种案例相对照,然后自我诊断各种症状,甚至获知更多以前不知道的名词,自认为自己症状更严重,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康复,适得其反!
第二,改善认知类的书
抑郁症患者,包括有抑郁质的人,在了解抑郁症的原理基础上,靠灌输心灵鸡汤是没用的,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抑郁质和抑郁症的根源在于认知问题,除了有专业的医生做心理治疗,自己不能盲目浏览一些自我治疗的书。原因有两个,一是没用,二是看不到希望后容易自暴自弃。但是改善认知的书可以看,推荐《生命的重建》系列,仅看第一本就够了。作者是美国心理健康女作家露易丝,作为亲身经历心理疾病的人,露易丝的理念对读者的悟性提高绝对有很大的帮助,看完之后绝对值得珍藏!同时,《森田疗法实践》也值得阅读,作者本身也是心理疾病患者,虽然作者患的是强迫症,但是强迫症和抑郁症(质)是一对儿不可分割的兄弟,基本上是都有对方的影子,甚至很多人是两症并存。这两本书都让人从思想深处感悟生命的本质,解决“授人以渔”的根本方法论问题。
第三,优质的传记或专访
网络上有大量抑郁症的节目,可以择优推荐。白岩松、崔永元、杨坤等名人曾经均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现在也依然在康复中,他们的很多采访节目中都有自己的经验分享,对观众的自我康复都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效应!另外,北京卫视曾经推出一个节目—《养生堂》,科学乐观的介绍抑郁症,邀请的有国内精神科的绝对权威——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等专家现场普及抑郁症,会让观众找到科学的方法。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公众号“渡过”,创办人是资深媒体人张进,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完全分享了自己的治愈经历,并且当前正在推进公益活动,可以推荐朋友参加。
抑郁症选择休学是科学的,但是一定要积极的寻找专业医生治疗,自行在家坐等康复是不靠谱的。
几米的漫画书,适合不会与世界交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