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解决病人的心理压力问题

更新:2022-07-03 21:06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93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尽量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美国有位治疗抑郁症的心理专家的方法是每次治疗开始时,就让抑郁症患者患上球鞋一起出去跑十五分钟,然后再开始治疗。
2) 试着多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可以调节心情。另外,每天临睡前总结一下当天的开心事,哪怕是很小的事,平时被忽略的事,以给自己鼓励。比如平时因为心情不好而影响了生活制度,而那天生活制度没有被打乱,就是一件高兴的事。

什么是护理心理学?急危重症病人的心里特点有哪些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此定义中所指的个体,即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个方面。就是说,护理心理学既要研究在护理情境下病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又要研究护士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二者不可偏废。
护理工作与其它医疗工作一样,也是受一定的医学模式制约的。回顾中国护理科学的历史,考察护理界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护理工作基本上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规范之中,实行的是功能制护理。按人体的不同功能进行分工操作护理的制度渊源于工业上的流水作业分工制,有的负责量体温、有的负责数脉搏、有的负责打针、有的负责送药等。这种作法确实可以节省人力,而且有益于提高某一功能护理质量。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忽视了人的社会因素和心理活动。护理界所倡导的整体护理,就是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看到疾病,注意到功能,而且要把病人视为完整的即身心统一的活生生的人;不仅看到病人这一单一个体,还要了解与他所患疾病有关的社会联系。不难看出,这正是新的医学观点向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是护理科学的巨大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责任护理应运而生,逐渐发展并推广开来。所谓责任制护理,就是责任护士对所护理的病人做到全面负责,即从生理、心理与社会诸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推动了而且正推动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并在护理制度的变革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责任制护理的护理程序中提出了如下三项护理内容: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二是对病人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对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耐心地解释;三是要善于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可以看出,上述三项护理内容与护理心理学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病人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医疗与护理又密不可分地统一在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医中有护,护中有医,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认为只有护士需要学护理心理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医生、护士学习护理心理学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医生、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的人,要想为病人服务得好,就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生理状态又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促进病程向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

下一篇:疫情过后,与医护人员的“过命交情”能否持续?医患关系能否改变? 上一篇:如何正确对待老年痴呆病人精神及躯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