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夏天的健康养生之道

更新:2022-06-30 08:32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75

1.多吃瓜类。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夏天如何健康保健养生?

从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来说,夏属火,通心,因此夏季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夏季养生要重在养心。那么夏季又应该如何养心呢? “心”与“脑”紧密相连 在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切反映人思想意志活动的词语,都是和“心”相关——心情、心愿、心花怒 放、心烦意乱、心神不宁……这里的“心”已经不仅仅指心脏这个单一的器官,而包括了大脑的思维。从医学上讲,心脑本身就属于一个系统,这里密布着丰富的神经,最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心脏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情绪也容易烦躁不安的原因了。所谓“心主神明”,养心和养脑,其实是同时进行的。 “心病起于夏” 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把四季、五行和人体的五脏一一对应起来,这种朴素的科学不无道理,夏季属火,“心火上炎”之后,人们容易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 好、头痛、心悸等症状,心脏负担加重之后,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频发。同时“脾病起于长夏”,在夏季末期,湿邪最胜,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消化能力和抵抗力降低,加之肠道细菌繁殖旺盛,脾胃不适便常常出现。 夏日养心清凉攻略 作息 充足的睡眠在夏天比什么都重要,适当午睡会令一天流失的精力得到快速补充,同时,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夏天夜生活很丰富,晚睡也似乎成了习惯,但要知道那些都令白天的烦闷加剧。 运动 夏天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日光下的户外运动、球类运动等更是成倍透支体力,并不是个好办法。夏季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地。 适时。为了避免强烈阳光对皮肤和身体的损伤,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的户外运动。 适量。人体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因此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太极、瑜伽等。 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即使在室内运动,也要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经络按摩 中医经络按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这里推荐给大家2个简单易行的养心穴位自我按摩: 1、按压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的大椎穴,能够清 热除湿; 2、每天按压手臂内侧中线的心包经和手臂内侧外缘的手少阴心经,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本经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都有缓解作用。另外,按压最简单的太阳穴、印堂穴,也有提神作用。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有那些啊?

根据体质吃水果“传统医学看来,水果主要分三种:寒凉类主要包括柑、橙、菱角、香蕉、柿子、西瓜等;温热类主要有橘子、枣、栗子、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甘平类有李子、椰子、枇杷、山楂、苹果等。一般来说,冬天吃温热类水果,夏天吃寒凉类水果,甘平类水果则一年四季都适宜。”梁主任对记者说,不同的适应症人群对应不同水果的特殊功效,如消化不良、高血压患者,应多吃山楂、桃、橙子等水果;腹泻者可多吃石榴、柿子等;失眠多梦者,可多吃龙眼、荔枝、胡桃、大枣等;易上火的人,不妨多吃些苹果。总而言之,体质虚寒者宜食用温热类水果,慎用寒凉类水果;体质燥热者则相反;甘平类水果则适宜各种体质的人。 那么,如何在初夏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向大家推荐了一款养生汤——冬瓜太金汤。这汤兼具保健、养颜、瘦身、清暑、益气之功效,而且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堪称入夏养生第一汤! 用料与制法:冬瓜400克,咸肉或火腿100克,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克,味精、葱花适量。咸肉或火腿切片,冬瓜洗净切成薄片。太子参、金银花放在一起,用水煎煮至太子参软烂,金银花取出弃去,药汁澄清备用,咸肉或火腿、冬瓜加水煮熟,放入太子参、味精和葱花,并兑入少量澄清的药汁,烧滚即成。 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上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助于体形健美。太子参不但能大补元气,还能消水肿、化痰止渴。至于金银花的功效,能预防中暑、肠炎、痢疾等症,还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下一篇:夏季多喝这4种补肾靓汤,肾气足,身体强健,是哪四种? 上一篇:广州气候特点及对人类生活作息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