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几种中医常见的心理疗法

更新:2022-06-24 02:34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84

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 它的作用有时比药物治疗更显得很重要。因为心理治疗通过语言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绪, 影响着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 所以运用好心理疗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心身疾病科医生其难度亦是很大的。 当今社会, 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心理治疗的应用愈来愈普遍。美国临床心理学具有庞大的网络系统,上至总统, 下至普通百姓离不开心理医生。处于经济不发达的我国,“心病还须心药医”, 一直是流传悠久、临床广为使用且极为实用的医学格言, 对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医常见的心理疗法介绍如下。 1.疏神开心法 医者待患者如知己, 以诚相待,使患者把心中的疑虑讲出, 再针对性的加以解释, 使患者心情舒畅, 心身健康, 谓之疏神开心法。 疏神开心法, 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 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疏导的前提是患者疏泄, 或为自动疏泄, 或为引导疏泄, 不论是哪种疏泄方式, 都要给予同情、关怀, 并以十分耐心的态度、巧妙的语言, 引导其无所顾虑, 畅所欲言。疏泄完毕, 要科学地分析与解释。分析要客观、要现实、要指出患者认知系统中的非理性成分, 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来源于自己本身, 只要能够使患者改变其想法, 放弃非理性信念, 接受理性的生活哲学, 就可避免非理性信念的困扰, 即避免负性情绪的困扰。 2.定情安神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患重病或伤残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或因工作、经济、家庭等原因, 亦可导致患者悲观厌世情绪产生。临床上安定病人的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杂念, 积极配合治疗, 谓之定情安神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身障碍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对于癌症可否告知患者本人等问题临床仍有争议。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对于阴阳平和型性格的患者, 把病情告知患者有利于安神, 利于治疗, 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利于患者尽快稳定病情, 恢复镇定和自信, 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情志相胜法 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 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 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身疾病, 为之情志相胜法, 它包括悲胜怒、怒胜思、恐胜喜、喜胜悲五种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 情志相胜疗法, 又称五志相胜、以情胜情、以情治情、以情移情、心理制约等疗法。它是应用情志相胜的机理, 通过转移病人的思想情绪, 改变其心理状态, 达到心态平衡的一种方法。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悲可以制怒, 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 以虐浪喜乐之言娱之; 恐可以治喜, 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 怒可以治思, 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 思可以治恐, 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4.以理谴情法 以理谴情法, 是一种以理智驾驭情感的治法, 实际上是说理开导式疗法。《医说·心疾健忘》:“求医若明理, 以求与其有病而治以药, 孰若抑情而予治情, 斯可顺理亦渐明, 若能任理而不任情, 则所养可谓善养者矣, 防患却疾主要在于滋也。”可见, 以情谴情式的心理治疗, 就是通过给患者讲解清楚病因、危害、后果后, 使患者通达情理。因为“人之情, 莫不恶死而乐生”《灵枢·师传》。 《内经》“告之以败”, 即告诉患者患病原因、危害与禁忌;“语之以善”, 即指出治疗疾病的正确途径,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便”, 即诱导患者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治愈疾病的条件和方法;“开之以苦”, 即开导病人, 排除精神上的苦闷, 解除思想包狱,使其心态平衡。 5.移情调志法 中医认为, 当忧愁、悲哀、抑郁之情缠绕心际, 难以解除之时, 当用移情调治法治疗。治疗手段是通过言语、行为、环境影响, 将其注意转移、负性情绪排遣, 心志改移, 使之从不良心态中解脱出来。其机理在于给患者一个“在于彼而忘于此”的良好环境, 即移情调治的环境。实际上, 移情调治法与中医文献中的移情变气法类同, 同是一种“心机一转的妙术”。如听曲、谈笑、弈棋、书法、赋诗、种花、垂钓、登城观山、益友清谈, 都是舒畅和转移情志的重要手段。 6.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也称一般性心理治疗, 是其他各种心理疗法的基础。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特点是, 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予感情上的安慰和支持, 消除他们对疾病的误解和疑虑, 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不触及患者的隐私, 不揭露患者内心的矛盾冲突, 包括致病的情绪因素。其治疗特点是解释、保证、安慰、鼓励。假如患者的精神压力过大, 患者暂时处于心理代偿失调状态时,医生给患者首先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减轻焦虑、紧张,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有些患者只有躯体症状, 查不出相应的体征, 或仅有轻微的体征, 但主诉较重, 疑虑较多, 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大相信, 在这种情况下, 医生要用较多的时间予以心理上的支持, 鼓励他们尽可能地放松情绪, 必要时予以保证的言语, 以消除患者的疑虑。 7.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指医者通过给患者施以积极的暗示来消除或减轻病痛的一种方法。暗示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人或环境, 以非常的方式向其发出信息后做出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由于各种信息都能起到暗示作用, 故语言、文字、表情、手势、姿态等均可作为暗示手段。如医生给患者“没关系, 不要紧,病不重”的暗示, 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又如同病室同种的患友痊愈出院, 这是环境暗示。实践证明, 医者根据病情需要, 给予积极的语言、表情、榜样、情境等暗示, 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其适应证除癔病和其他神经症(如恐惧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 外, 对疼痛、哮喘、心率过速、阳痿、性冷淡等心身疾病都有疗效。另外, 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病重”“预后不良”等悲观消极暗示。中医心理疗法除上述七种疗法之外, 还有默坐澄心心法、以诈治诈法、解除心因法以及现代医学应用的生物反馈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精神分析法等。这些疗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心理疗法成败的关键, 像“性好吉”而诈病时, 张仲景认为以“危言”恐吓效果好;对多虑不解之症, 如果过分安慰不仅无效反而认为是假的, 故张子和不用安慰开导法, 而用怒胜思的情志相胜疗法; 对于达官贵人、性多骄子, 常难听于忠告, 不论于理者, 华佗文挚只好以怒治之。 现在, 心理疗法已得到广大医者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不容否认, 中医心理疗法还不够全面、系统, 故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自身症状选择有针对性的一项或数项心理治疗方法合用或并用, 只要选择好治疗方法, 发挥好医生的艺术和技巧水平, 心理治疗就会成功。

下一篇:如何理解病人的就诊需求? 上一篇: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