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怎样才能完全康复?
定义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症状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人多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求医或拒绝治疗。一般地说,患者病情越重对求医问药越反感,因此求医决策的重任就落在家属的肩上了。那么面对精神异常的家庭成员,家属该如何正确处理与对待呢?
首先,应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与程度。精神病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易变,出现短暂。所以,当怀疑家庭中某个成员精神异常时,家属应在掌握精神病常识的基础上,对被怀疑者留心、仔细观察。若发现确实存在某些奇异的征象时,家属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并征求医生对处理的建议。
第二,抢时间尽早让病人就医,不能讳疾忌医。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存在肯定的精神异常,家属应立即送病人去精神病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要拖延或回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请巫医神汉打卦,否则不仅会使病人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据我们观察,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不好,就是因为信迷信错过了早期治疗良机造成的。
至于治疗方式,当以住院治疗为首选,家庭治疗为次选。因为住院便于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有利于获得理想的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家庭治疗不能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也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增加病人的拒药行为,导致治疗中断,延误病情。当然,住院治疗和家庭治疗两者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做好家庭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家庭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生活上的关照,督促其按医嘱服药,更重要的是给患者以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家庭成员是精神病人最密切的接触者,是最重要的心理保护资源,家庭的态度与治疗是否及时、系统及治疗的成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应在充分谅解精神病人各种病态言行的基础上,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予以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籍,让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对于促进疾病的恢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对病人生活上关照并不需要给其吃“补药”,或让病人被动绝对休息。精神病并不是身体虚弱引起的,故吃“补药”或单纯休息于疾病的康复无益。其实,只要病人饮食正常就行了,不需要加强营养。在家庭尽量安排病人做些日常活动如做家务、看些书报、参与娱乐活动、参加探亲访友、适当社交等,比单纯被动休息对疾病康复更有利。心理上支持也不是无条件地迁就病人,避免“精神刺激”。既有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也要有温和的批评与拒绝,引导病人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压力,增强患者自身内部抗“刺激”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减轻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促进精神症状消退,巩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