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公公有严重的糖尿病却还要每天抽烟喝酒,谁劝都不听,怎么办?

更新:2022-06-08 22:08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52

首先你公公六十多岁?还是七十多岁?如果是七十多岁就由它去吧!说实在的人到这个岁数又得了这样的病就是多活几天与少活天的事,倒不如顺着老爷子开开心心的过着后面的日子!(就算逼着他戒烟戒酒 后面的日子过的不舒心 多活几天又能怎样 ?)

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中还不少,这不是个例的问题,患病的人不把病当一回事,根本不听别人的劝,相反身边的家人和亲人替他着急的不行,说不定还会因为这反而吵架,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每个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价值观不一样,从而出现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态度。

比如就拿糖尿病来说,有的人什么也明白,也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厉害,但是仍然该干嘛干嘛,不做丝毫的改变,比如都知道糖尿病应该管住嘴,迈开腿,医生再交代,就是不变,家里人再督促,就是没反应,说多了还跟你急,他们常挂在嘴上的至理名言就是“人这一辈子,不让吃着,不让吃那,不让抽烟,不让喝酒,活着还有啥意思”,“活一天算一天,活着就该享受,反正不能让我受约束”,

但有的家人一看到这就心烦,“都病成这了,还不改”,“人活着就得健康的活着,就得自律的活着,只有自律,才能健康”,“人要活着就得健康的活着,你说如果犯了病,瘫倒床上,自立不了,就是对别人的累赘”,所以说后一种人死活看不惯前一种人的行为,而前一种人也死活看不上后一种人的习惯,从而也对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人这一辈子了,行为习惯已经形成,让他们改,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sha了他,他们觉得太难了,所以说人活着先活好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行为引起自己的不舒服,只有你自己舒服了,才能对家里人态度好,你对家里人态度好了,别人也会高兴,从情绪对人的疾病的影响,更胜于烟酒,如果病人心情不好,更会以抽烟喝酒来解闷,来消遣不好的坏情绪,反而形成一个坏的循环。

中医讲,肝主情绪,木喜条达,就是说肝喜欢舒畅的情绪,如果情绪不畅,自然会形成肝郁,那么肝细胞的功能自然下降,其中血糖随血液进入肝脏后,会在肝内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合成的多了,也会引起血糖的下降;有一种糖尿病就是肝引起的,叫肝性糖尿病,这种糖尿病,肝好了,血糖也就正常了。

所以索性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家人对亲人的态度,自己也高兴了,家人的好心情也会对疾病起到阻遏的作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是否应该放宽?

任何健康及疾病标准都是人为制定的,但是,倘若一种疾病的标准,已经波及到大多数人,该标准已经不成其标准了,就应该适当的进行修改了,比如糖尿病现在的得病率已经非常高了,特别是老年人,也许,就像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其胰岛素分泌功能也存在老化与减弱现象呢?是否也属于退行性慢性病呢?因为,正如高血压,不同的年龄就有不同的标准,那是因为

怎样防止糖尿病的血糖高成为低血糖?

3 预防及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又无警告症状,甚至成昏迷状态,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在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抑郁,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所以在护理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药物治疗 老年人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不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


3.3 应急准备 对出现重症低血糖症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应给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酌情重复应用。再给予10%葡萄糖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到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3.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便携式血糖仪,以便调整药物剂量。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易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以上情况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3.5 日常问题的应对 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者应减量用药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胰岛素30min时必须按时就餐。外出时,携带卡片、写明患者姓名、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等以备急用。


3.6 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应以联合治疗为主。

下一篇:如果得了抑郁症,怎样才能正常学习?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人突然爱吃咸菜和香菜,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