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疫情过后,得精神疾病的人数会多吗?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为什么?

更新:2022-06-28 19:00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51

疫情过后,得精神疾病的人数会多吗?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为什么?

不该是疫情过后,就是在此时,相信,这些疾病的发病也在上升阶段。

此次疫情,从严重程度来说,可以称呼其为“重大灾难”,虽然相比于火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不同,但就伤亡人数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几乎是空前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网络上的图片、文字了解到相关报道,这种视觉冲击可能不够强烈,由于作为医疗工作者,经常看到同行在一线奋斗的情景,真的是触目惊心。

从专业角度分析,此次疫情的确可以作为应激事件,导致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生。比如焦虑、抑郁,这是几乎大多数个体都会面临的,哪怕我们没有在现场,没有患病经历,单单每天听着、看着咨询报道,就足以让我们的情绪紧张起来。

而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者,还可能因此患重病,比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的都是个体在面临异乎寻常的强烈刺激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些人会表现情感的茫然、低落,以及一些特殊的躯体反应,如提到治病、就医,就会出现心慌、冒汗、紧张、头痛等,甚至有些人从此开始了失眠的道路。

或许有人会质疑,此次疫情更多的是慢性的刺激,还达不到强烈刺激吧?这绝不是骇人听闻,我想,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丧失亲人的人群来说,此次刺激还不够强烈吗?

当然,也不是说,人人都会出现精神异常,毕竟,从目前的研究结论来说,这类人群更容易患病:

一,家族中有精神异常史的个体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二,存在性格缺陷:如极度自私、敏感、疑病、自卑等;

三,童年期曾遭遇精神创伤的,如虐待、惊吓等;

四,智商水平相对下降的人群;

五,知识水平有限,解决问题能力不高的人群;

六,性别因素,对比之下,女性可能发病率更高。

分别说一下常见疾病的患病率

就我国之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唐山地震中,孤儿之中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达23%;2008年汶川地震中,守在群众地震后6个月内患病率为11.8%;

就抑郁来说,我国在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终身患病率为6.87%,其中男性为5.01%,女性为8.46%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你好,感谢邀请,我是精神科医生,其实你说的问题,国家也有考虑的,因为疫情来势汹汹,而且传播很快,确诊人数和病死人数都在不断增长,而且本次疫情国家对疫情信息的披露非常迅速,关在家里自我隔离的人中,每一个人都会去做的事情就是每天看新闻,听疫情相关信息,甚至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收听这些信息。可以说,虽然压力应该是无形的,但这件事上的压力,每一个人都感受得到,所以很多人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情绪,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多见,这种负面情绪长时间存在很容易达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最终确诊精神障碍。

其实不管哪一种精神障碍中,都有一种潜在的发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或者说精神压力。而目前的这种社会态势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感受过的,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存在相当的精神压力。

比如我,作为医生,从年初二就结束了休假,返回医院上班,因为担心上班后接触患者过多,尤其是出门诊的时候接触的人员根本没办法甄别是哪里回来的,有可能是疑似病例不,所以风险性还是很大的,也就让妻子带着女儿到了老丈人家“避难”,所以,经常需要上班的我已经自我隔离了半个多月了。习惯了三口之家的生活,每天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屋子也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医院再有个患者发热,就更担心了。

在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发热的患者,本身是病退的医生,疫情开始后非常担心疫情变得不可控制,到处撒84消毒液,到处敲门让人注意感染。所以可以确定,感染病毒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她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国家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很多考虑和准备。因为潜在的感染可能,不适合面诊,所以国家卫健委牵头,由几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干预平台,免费对需要救治的老百姓,甚至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同时也出台了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干预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我们都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尽快的恢复原本的生活,每个人都因此着急上火,不过苦难总会过去,相信国家,相信党,相信医生,相信护士,我们一定会战胜本次疫情的。

下一篇:面对疫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上一篇:疫情期间,抑郁症怎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