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讲了很多养生的方法,但还是活到六十岁多点就病逝,为什么?
不光是苏东坡吧,古人和现代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讲究养生,但是讲究养生者不一定都会长寿啊。
清代的王如锡专门从苏东坡的诗文中辑录了一本《苏东坡养生集》,里面从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达观、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等十二关方面,把苏东坡与这些方面沾边的诗文都进行了整理。我翻阅过此书,可谓是无所不包,编者把养生的范畴定得很广,连苏东坡的《放鹤亭记》都收在这里,为什么?因为苏东坡思想豁达啊,凡事想得开啊,这对养生非常重要啊。
这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论述了古人所谓的养生,包含的范畴不像当代人想的那么狭隘,只有饮食、锻炼才叫养生,实际上人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涉着养生。
苏东坡不仅是个诗文奇才,还是个生性豁达乐观、不被任何逆境打垮的人。他的诗文流传千古自不必多说,他的一生也非常坎坷,被贬谪到很多地方,他自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他到哪里,就与当地的人民打成一片,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还造酒、造墨、酿蜜等,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不能说喜欢养生者,最后一定都必然是长寿者。苏东坡由于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英州、惠州、儋州等地,那地方古代时人烟稀少、瘴气严重,古代又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下,致使苏东坡不能永年。苏东坡去世那年,按古人的统计,是66岁;按现在的算法,是64岁。
这个年龄,放在现在不算什么,但放在古代,也算是高龄了。据统计,古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因为从过去的皇族来看,那营养水平应该是没问题了,但寿命也只有40岁左右。当然古人活到80岁、90岁的也有,但那就很稀有了。所以从普遍情况看,活到64岁虽然不算高龄,但也比正常人的寿命要高出许多了。这里面有多少苏东坡养生的功劳,就很难说了。
总之,讲究养生的,还是要比不讲究的活得长些。
以我的看法,苏东波养生确实长寿了,他父亲苏洵58岁,苏东坡65岁,同时代的黄庭坚61岁,欧阳修66岁,宋神宗38岁,宋徽宗54岁,所以在当时的北宋算是高寿了。
苏东坡一生坎坷,动荡不安,;他一生大起大落,历尽贬官迫害,身心颇受摧残,在乌台诗案中,一度两次自杀未遂;他自幼体弱多病,39岁前,已经两鬓斑白,牙齿脱落,已呈老态龙钟之状。从黄州贬到惠州,他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下,仍然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生死关头都敢于为民请命;做官则施仁政于民;被贬则行仁义于民。
在万分艰难的岁月里,他依靠道家内丹功及其养生术,越过重重生死难关,创造了延年益寿的奇迹,是值得今天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他养生的方法中,除了吃道士炼的丹药,每天早上梳头一百下,采择一些中草药调理身体等等。这些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还是运气静养。
多年极其艰难的生活,和他一起挖野菜,一起赤足耕田的妻子王闰之突然离世,要不是他心胸开阔,为人豁达,指不定早就郁闷死了。
被贬官一次比一次远,特别被贬官至最后最南部荒野之地的儋州,那段时间,居无所,食无肉,药无医,多年的艰苦生活和丧子之痛使34岁的最后一位妻子,朝云也撒手人寰离开了他,能活到65岁,在那艰苦的环境已经很不错了。
要我说;如果不是苏东坡学会‘道家内功’及其养生术,而且一生又乐观豁达,也许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能让他在逆境坎坷生活中不悲观,不沉沦,从容面对所有的艰难与困苦,这种精神有时比灵丹妙药也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苏东坡恐怕早已经病逝了,我们也不会看到那个唱出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一代文豪了,那个曾经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情男子。
所以养生对于健康很重要,但是,要保持一种人生豁达乐观的精神,恐怕就更重要了。“有句话就是:“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