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对心理应激状态的调节能力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状态正常的心理应激是机体达到完好状态的一种反应。当心理应激状态超出了机体的适应范围,就会引起身心疾病。因此,如何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其心理应激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是提高身心护理的关键。我们护理人员在心理调节中是主要宣传者,主要实施者,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及交往, 去改善患者情绪,提高认识,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减轻疼痛和提高治疗效果为目的,每护士在与患者接触、谈话和护理交往过程中,都包含着心理治疗成分,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患者的生理病理活动,甚至生命都与之密切相关。要调节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我们首先要为患者消除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良心理应激,例如:严肃的面孔,杂乱的空间,特殊的气味等,都会引起患者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或烦躁而引起超常的心理应激。由此建立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的环境,改变探视制度等是解除病人住院时的超常心理应激状态的必要措施;我们还要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这是调节病人心理应激最佳状态的根本保证,病人住院首先要想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能否治好自己的病。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并认真地向病人做好宣传,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宽慰,在人格上得到尊重,这样不良的心理应激状态就会消失。医护处于主动地位,病人处于被动地位的医患关系不能使患者的心理应激处于适当状态,只有尊重了病人的医疗权利,变主动―被动型的医患关系为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病人才能以最佳的心理对待疾病,才能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好地开展身心护理。由此看来,做好身心护理那种说教式的护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需要。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的变化必须从观念上更新,理论上有所升华,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在身心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自然属性,要关注病人什么病,而且要关注患者本人,这是调节病人至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关注延长人的寿命的同时,更要关注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这一切是做好心理护理的根本保证,是提高身心护理水平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300300 天津,天津市东丽医院急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