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我是陆天华,华大应用心里咨询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1、把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亲人的偶尔错误绝不可以原谅,会翻来覆去花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责骂一百遍,直到这个亲人知道错了,并且以后绝对不要做事,因为不做事就不会犯错。
2、自己的主观选择是绝对的真理,为了达到目标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会花费数年的时间去训练亲人对自己的服从性,不服从就从说教、责骂、晚上不让睡觉、不给好脸色,直到亲人习惯于服从指挥乃至于形成条件反射。
3、不会表现出任何温柔,所以家里的气氛永远是监狱一般残酷和冰冷。
4、对于亲人的反对,予以更强烈的反击并持续几个月乃至数年,直到对方条件反射般的服从。
5、对亲人绝不信任,会不停的测试亲人的忠诚度,但绝不接受反馈,因为没人是可信任的。
6、不会说真话,因为真实的情况表露出来就是虚弱的表现。
7、对亲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亲人没有达到他们要求就是无能,要被唾弃和责骂一百遍。
咨询师 陆天华 回复:
你好:
首先科普一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一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通常在童年晚期或青春发育初期这种偏离开始逐渐突出,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现已18岁以上,症状持续2年且持续少变、持久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患者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社会文化背景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且偏离是原发性的、广泛性、稳定和长期的。
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常使自己及他人感到痛苦或是社会蒙受损害,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具有病理性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主要变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和极易记恨。诊断要点一是走极端,二是过分自我援引倾向的超价观念。
一个人是否是人格障碍或者偏执型人格障碍,必须要从当事人的行为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来判断。不知道你所说的“亲人”和你是怎样的关系。从你的语句里可以感到描述者的压抑、无奈、愤怒等情绪。但是你所说的这个“亲人”的上述这些行为只是与他相处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这个“亲人”的一种评价,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标准。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建议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
如果那位“亲人”的确已确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如果你想了解如何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你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听取专业人员给予的建议。
咨询师简介:
陆天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心理研究院咨询师,以精神分析和行为认知为主要分析技术,擅长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00元。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谢邀!这位朋友,不知你对前段时间“18岁女孩被姐夫投毒百草枯”事件是否还有印象?
犯罪嫌疑人陈某,即女孩萌萌的亲姐夫,因为深感家庭条件差,认为岳父一家人“瞧不起自己”,所以有了报复的念头,萌萌便成了他首先报复的对象。
当只有萌萌和女婿陈某在家时,陈某以“预防感冒”为由,用百草枯冲了冲剂,分为两次,瞪着眼让萌萌喝下。
在萌萌不愿继续喝时,陈某执着要求她喝下,而懂事的萌萌认为,这毕竟不是在自己家,不喝姐夫递来的感冒药不好,所以硬生生忍着将两杯冲剂喝下。
随后不久,萌萌开始感到身体不适,从发病到四处治疗,一直原因不明,足足花了11天时间,医院才在她的尿液中检测出百草枯的成分。
这期间,陈某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照常上班,照常回家,眼瞧着岳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明知萌萌喝的是百草枯,却始终保持沉默,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最佳的治疗抢救期,也因他的沉默而错过。
这个案例中的陈某就属于“偏执型人格”,这类人的性格都是自卑且内向的。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心理学的专有名词——阴影。它指的是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他们压抑的情绪,从来没有对外发泄过。但是那些压抑的情绪,并不会自行消失,在不断的内耗中,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渐渐变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认为:这类人的人格比较偏执,而偏执表现在容易记仇,容易放大别人对他的风险。
别人可能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他在看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了别人的不善良。
关于“偏执型人格”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偏执型人格非常重要,可以结合症状安排治疗药物。如患者伴发焦虑或是抑郁症状,则应当采用联合方法治疗,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或是抗焦虑药物,从而起到对症治疗效果,但服用任何的药物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的使用。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个性当中的缺陷所在。
并且明确指出其个性是能够改变的。此外还要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适当的去调整自己的性格,尤其是在遇到困境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危机干预。
3、自我疗法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是喜欢走入极端,这与大脑内部的非理性观念有关,为此要想改变自身的偏执行为,患者应当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努力克制自己偏执的想法及情绪,平时多与家人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听取他人给出的建议,这样可以改善患者固执的思想。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感性走世界,理性写人生,欢迎点击关注@大白侃心理,查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