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觉得自己有病怎么办?
心里总觉得自己有病怎么办?
觉得自己有病,并不是开始就有,是从某些事开始的,比如有过过度劳累,连续加班,过量饮酒,生气打架的经历,出现这些事的时候,感觉自己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无力难受等,就想起以前听说的,谁谁谁猝死,谁谁谁心脏病等,就更加紧张焦虑,并且在此时,大脑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听到这方面的负性消息,就害怕,并且有症状,去医院反复检查,确认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总是有症状,甚至无缘无故的有症状,所以总觉得自己得了大病。
如果了解了条件反射的原理,了解潜意识焦虑自动运行会出现症状的原理,就基本打消这些念头,在反复暗示,有症状的时候,告诉自己,身体健康,慢慢的症状就没了,没有症状,你就不会担心自己有病了。
1.首先是从内心深处不自信,处于自卑状态。2.从中可以看出成长过程没有获得安全感。3.通过不断的生病或有病引起父母或亲人的关注,获得存在感。4.家人得多关注这位老觉得有病的成员了。不得大意了。
有什么办法能劝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
如果家人或朋友真的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可参考如下几点:
1、找一个心平气和的沟通时机。很多人,特别是家人,容易在发生冲突或争吵时指出对方心理有问题、应该看心理医生。争执时的说法听起来就不像是一种中肯的建议,更像是对对方的攻击和指责,往往不会使对方“服软”接受建议,而是会招致对方的反击,使冲突升级。
2、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建议不要直接说对方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听起来像是一种批评、指责甚至攻击。给朋友或家人建议时,不要用这种“扣帽子”的方法,而是要从对方实际利益出发,找到他可能也存在烦恼或困扰的一点(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困扰和痛苦),比如“你睡眠一直不太好”、“我感觉你最近心情比较郁闷”、“你已经好几次在工作中控制不住脾气,冲同事甚至领导发火,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你的事业”……这类的开头表明你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事情的,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也就是心理咨询中“启发咨询动机”的最简化形式。
3、给出可选择的建议。结合第2点,可这样征询:“你最近睡眠一直不太好,感觉白天精力和心情也都受到了影响。你看要不要看看医生、或者是找位心理老师聊聊,看看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能改善下睡眠的?”——至于心理老师是不是真的给他调整睡眠,你就不用操心了,只要当事人愿意去见专业工作者,医生和咨询师都会有自己的评估和干预办法。通常给出“医生”或“心理老师”这两个选项,可以便于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归因倾向,选择他最愿意接受的方式。
4、不要指望一次性说服。人们接受一些以往抗拒的事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对方一开始不接受,不要勉强。寻找下一次可沟通的时机,特别是他的困扰更进一步发展、矛盾再次显现时,再尝试进行温和的建议。
(图源:unsplash)
有很多人会排斥看心理医生,因为觉得心理有病比身体有病来的难以启齿,原因在于看心理疾病的人会被认为和神经上的疾病有关联,从而会被认为你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带着神经质的病人,所以很多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排斥就是因为害怕那种眼神, 你想带他去看,只有让他觉得心理不健康和身体不健康是一样的,都是生病的原理,无需害怕和担心异样的眼神,有病就得医治,不接受治疗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身体还有你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影响太大,不接受治疗就会让你更加的远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去沟通的能力,最好是你让他和你一起去,先别说是他心理有问题,就说你有问题让他陪你去,然后你把他的症状说给医生听,当然不能说是他,你就说是你,医生会给你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如果你找的心理医生是个合格的医生,一定会对症下说出你需要的治疗方案和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那些帮助,会有什么成果,他在旁边就会觉得对他有没有用,如果正中他的病理,让他觉得方子可行,那么他就会自己去询问医生,自己主动接受治疗了,那就会走出他人生的阴霾,回到一个健康人生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