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一年后,心情低落,应该如何调节?
【2018、08、09 文字 771 】
我也曾经因患病心情低落过,觉得原本身体一向都很好,就连感冒都不得,怎么会得慢病,要一辈子吃药!岂不能了药罐子!于是到处查资料,看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天天小心翼翼的,非常郁闷。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想明白了, 有啥呀!按时吃药,好好吃饭,积极锻炼,还能怎的,就这样,十多年多过了,我似乎比得病前更好了,每天精力充沛的身间数职,快乐地有规律的生活着。其实,得糖尿病也是一样。况且糖尿病本身并没有多大危险,且通过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可以把指标控制很好,同健康人一样。
关键是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第一,得了糖尿病也用不着这也不吃,那也不能吃。
相反还要什么都吃,只是要控制量,合理搭配即可。其实,这不仅是糖尿病人要这样,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应该这样。
第二,得了糖尿病也一样可以运动,只是把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就好了。
健康的人也一样,过渡锻炼或锻炼前不做准备,锻炼后不做整理都会伤身体的。
第三、得了糖尿病也不意味着寿命就比健康人短。
关键是要定时定量吃饭,好好吃饭,好好锻炼,按医嘱服用治病药物。你想想,健康人不也需要定时定量吃饭,好好吃饭、好好锻炼来继续保持健康的身体吗?
当然,有时心情不好,并不是自己主观意识所能控制的。
我也曾经会一点小事而生气,而且这个生气的事我甚至会气上一年,何时想起来何时生气。现在我知道了,这是身体由于代谢功能出了问题导致某种微量营养素缺乏,而造成的生理上的郁闷。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可以适量地服用些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等营养补充剂,还可以补充一些钙、锌、铁等矿物质,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通过调节神经、调节代谢,以去除生理性的郁闷心情。
以上,是我以这个甲减患者的心情经历说给你,供参考。虽说甲减和糖尿病是两种疾病,不可同日而语,但都是代谢性疾病,会有相同之处可以供你借鉴。
作者:刘筱慧(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注册营养技师 衡膳学院一级讲师 科普营养原创作者) 欢迎大家关注、点评、点赞,随便“喷”些什么也好!我们爱营养,我们是靠谱的营养科普团队。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
亲,仅仅是言语的安慰,没啥干货。来点生猛的:
1. 糖尿病,可防、可治。
2. “信心,比黄金重要。”
仅就这两点,深入谈谈。
在我们身边,包括营养师的学习教程里,反复充斥着这样的话: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这是事实!但是,我想分享另外一个事实:
“中国18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只有十分之一,大约一千万人,空腹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信息来源附后)
貌似看起来,还是一个令人不开心的资讯。
但是,为何这十分之一的人,是幸运儿?
为什么您的血糖,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
为什么?
糖尿病公认为是“富贵病”、“生活方式病”,这一点千真万确!
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很穷的时候,它的发病率是很低的。
现在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是“老天没有良心”吗?
不是!
尽管医学界将糖尿病的病因,特别是二型糖尿病的病因,解释得很复杂,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吃得多,运动少”。
如今,繁重体力劳动的岗位,越来越少。许多白领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数个小时;流水线工作枯燥,体力劳动强度普遍不大。
而民众吃得越来越精细,鱼肉荤腥越来越多,蔬菜水果越来越少;油盐糖越来越多,清淡食物越来越少!
这还不生病,真没天理了!
有效管控血糖的方法,就那几条。
很有趣的是:有些网友发帖分享血糖归于正常的做法,几乎都与营养专家的共识一致。而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士,无非就是违反这些科学做法,专门想钻“病魔”的空子,不忌口,少运动,自搞一套,找民间偏方,找保健品,找“神医”……
诚然,我们理解现实生活需要妥协,有些饭菜酒肉,不得不吃;有些生活压力,不得不扛——既然这是您的选择,不愿意对抗疾病,那就请自己承担后果!
亲,患糖尿病才一年,说明您病情不严重,心情低落,应该如何调节呢?
答案在这里:
自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立刻行动起来,“少食多餐,饮食忌口,积极运动,规律用药”。
注:信息来源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知晓率(即测量血糖之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36.1%,治疗率(确定的糖尿病人群中,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者)33.4%,治疗控制率(已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的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及以下)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