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平时时常感到心慌,是怎么回事?
专科医师为大家解答,关注了解更多!
糖尿病人出现心慌,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多种可能,我们来看一看:
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糖会下降,出现低血糖,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慌、出汗、头晕、饥饿感、手抖、视物模糊等症状,吃含糖食物后会很快缓解,如果在吃含糖食物前测血糖,可能会发现血糖低于3.9mmol/L的情况,这被称为“低血糖三联征”。当然也存在血糖不低的情况。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过快,1小时内血糖下降超过8mmol/L,患者也会出现上述症状,称为低血糖情况。
最严重的就是心脏疾病。当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时,要尽快排除是否心绞痛或心梗情况的可能性。因为有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心脏的各个血管非常容易出现粥样硬化,当情绪变化、体力增加或者低血糖等会诱发心肌突然缺血、坏死,导致生命危险。最可怕的是患者可能会有神经病变,心慌、出汗、胸痛等症状不典型,患者无症状就出现猝死情况。所以糖尿病人要定期检查心电图,观察心脏供血情况。
最容易迷惑的是上腹部不适,许多患者就诊原因就是心慌,进食后也会好转。很多人会认为低血糖而减少用药量,其实患者可能是上腹部不适。很多人有胃病,或长期服用药物导致胃黏膜损伤,所以心电图或者进含糖食物不能解决问题。但下壁心肌缺血或梗塞也会上腹部不适,另外还有胰腺炎也会引起血糖变化。 其他还有心脏本身疾病、饥饿、神经官能症等也可能出现心慌情况。
留言必复!
哪些书籍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了解相关的糖尿病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首要的就是糖尿病知识,1995年糖尿病日的主题就是糖尿病与教育-降低无知的代价,而获取糖尿病知识的方法就是学习。
从书本上学,从医生学,从身边的病友学,而书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要注意,由于糖尿病的治疗技术和对疾病的认识日新月异,一定不要拿一本80年代的书来看疾病的情况,要选择比较新的、靠的住的书籍了解疾病,来了解糖尿病知识。
向红丁教授编写的糖尿病教育系列就非常好,虽然出版的时间较长了,但对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指导都非常到位。如《向红丁细说糖尿病》等等,另外许多知名医院的专家都曾有相关的教育书籍出版,注意扉页的编者介绍,就可以找到一本靠得住的糖尿病教育书籍。
但是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总结自己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再去书中寻找答案,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注了解更多!
张锡纯认识的消渴病(糖尿病),原理大致如此,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必回导致疾病出现。病机还是脾胃寒湿,真火衰微!
何解?脾胃阳气得升,与肺内氢气相和,生化为津液,濡养心肺。当肺体有热,烧灼津液故作渴!
若肺体有热,又脾胃寒湿,郁久化热,腹中气化不升,不能上达于肺,故多饮多食!
若下焦真阳衰微,肾关不固,如炉子火不旺盛,无法上升氢气,阳不化气,肾固涩失常,故多尿!
实乃佩服!
糖尿病,情绪焦虑烦躁,会使血糖升高么?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的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B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如果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可以导致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导致糖尿病。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是不良心理导致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 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在糖尿病患者中,部分人的病情轻,症状不明显,这些人平时不会出现糖代谢异常,故通常没有自觉症状。
有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显示正常,但是饭后有高血糖及尿糖,糖代谢紊乱不严重,也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然而,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时候,交感神经的兴奋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的β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专家提示,如果长期存在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固定下来,进而诱发糖尿病。
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已经减退,胰岛β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的控制不良情绪,以防糖尿病喝其他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