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以小为美,那日本为什么还会推崇相扑这种大型的运动呢?
如果看过《菊与刀》就能理解这个问题了,这是二战后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写的书。
“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本尼迪克特用这两个词表示了日本人的两种极端矛盾性格:好战又祥和,黩武又好美,傲慢又尚礼,倔强又驯服,勇敢又懦弱,自强又自卑。
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的”菊“,相扑就是日本人的“刀”。
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的”菊“
首先,日本人“以小为美”主要是受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存在决定意识。
日本国土面积相当小, 仅约为37万平方千米, 比我们的云南省还小一点。在这样的土地上, 没有广袤的平原, 没有浩瀚的沙漠, 没有雄伟的高山, 日本最高的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日本人看到的景色都是小巧而纤丽, 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此外, 由于日本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花开花落,秋去春来,在明显的季节更替中, 细小事物和景物的变化都能引起日本人的注意, 也就在无形中训练了他们发现细小之美的敏锐度。
唐月梅的《古代和汉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就提到:
“日本民族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 几乎没有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 人们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 并在温和的自然环境的包围中, 养成了纤细的感觉和素朴的感情, 对事物表现了特别的敏感和素朴, 乐于追求小巧和和清纯的东西。
这一点就很明显地体现在日本文学上,日本文学常夸小不夸大,常用“色鱼长一寸”、“苇间一鹤鸣”,讲究“一即是多”的禅学精神。而中国人在华夏广袤的大地繁衍,地大,江大,气也大。李白写诗,动不动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中国皇室的象征是主宰天地的龙,日本皇室的象征却是纤细柔弱的菊花,可以看出两国的审美差异有多大。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日本民族的性格趋向于敏感、纤细、细腻,审美意识以小为美,这是日本人”菊“的一面。
相扑是日本人的“刀”
日本人种是原生态蒙古人的一支,身材矮小瘦弱,加上古代日本有上千年不吃肉的历史,导致日本人更矮小。而相扑手硕大的体型,超强的力量,体重超出常人,这是日本人追求强大的心理倾向,对“强大”的特别青睐。这种“大”实际是一种对“小”所带来的耻辱的洗刷。
相扑比赛不分级别,所有选手不分体重,参加只有一个级别的比赛,完完全全是持强凌弱。
如果一个小个子选手,把体型比他硕大的对手耍的团团转,赢得比赛,会得到更多的喝彩,这提醒人们只要善于拼搏,以小制大,以弱胜强是可以实现的。所谓自身越是弱小,展示强大的意识越加强烈。
日本民族有着强烈自卑感和危机感,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体形大,力量大的运动,向别人说“不要认为我办不到,看似做不到的事,我完全可以办到”。
相扑这种身体文化符号,就是告诫日本民族,要克服小的困惑,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相扑代表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向往,这一点和武士道精神十分相似。
除了相扑,其实日本人一直都向“大”靠拢,崇拜强大,最早的学习对象是“大”中国,后来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
这种民族意识其实是积极的,但也曾经走了极端,二战时期的日本就做一个大国梦,提出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结果怎样,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