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不时不食的广东人,春天都爱吃什么?
时令靓汤三月的广东雨水多,湿气重,特征不甚分明。此时,广东人却独具匠心,将水汽化为精心调配的靓汤。广东地处岭南中部,气候湿热多雨,珠江流域温泉遍布,当地的水质含钙、硫较多,饮用后易上火。这种特殊环境,后来催生了广东的药膳养生文化,也逐渐形成了广东人对汤水的执著。赤小豆粉葛煲鲮鱼骨赤小豆祛湿利水,粉葛清热解毒。而从冬至到清明,正好也是广东的渔获季节。此时鲮鱼水分少、胶质多、口感爽滑,除了鱼肉可用来做鱼滑之外,鱼骨也是煲汤的好材料。江畔吃河鲜在佛山北江大堤,一遍遍袭岸的江水,预示着这里的春天是饱满充实的。每逢开渔期(每年7月至次年3月),江边自发形成的河鲜墟很是热闹。一边是居民的翘首以盼,一边是渔民的满载而归,空气中尽是鲜味和丰收的喜悦。渔市边有许多农家乐。在这里,只需将挑选的河鲜简单清蒸,吃起来便已格外鲜美。除了清蒸河虾,清蒸北江和顺鱼也备受青睐。和顺鱼肉质幼滑,整条猛火清蒸,就能将鱼味留住。而铜盆蒸北江黄沙大蚬,用生蒜茸来蒸,只需一分钟,黄沙蚬的味道便又清又鲜。品尝“明前茶”经过漫长的冬季和微寒的初春,茶树生长速度较慢,发芽数量有限,但已发芽的茶树内的养分又已得到了充分的累积。因此,民间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使春茶备受人们的珍惜。惠州酿春惠州的酿春,是春天里的一道妙馔。所谓酿春,就是把肉馅细心地塞进鸡蛋或者鸭蛋黄里,再用春天清香微苦的枸杞梗煮汤,把酿好的“春”放进去,慢慢烹煮,养熟成一道菜肴。雨后新笋自古以来,清远连山金子山下的壮族人就有“吃春”的习俗。这指的是从立春起,要吃适宜养生的当季果蔬,所以又称“咬春”或“啃春”。俗话说“雨后春笋”,眼下金子山又到了春笋成熟的时节。挑选春笋,以嫩黄色为好,笋肉则是越白越嫩。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如果说肉食者鄙,食笋则正好相反。笋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隽永。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 2、香椿 民间亦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每年农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香椿入馔,不仅能烹调出各种特色菜肴,还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种医食同源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芽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元素,是蔬菜之冠。香椿发的嫩芽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其新枝嫩叶口感最好。味美香醇,还有增进食欲,泽肤健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