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体育有哪些 ?
中国古代没有“体育”或“运动”的概念,对生命,健康和保健的方法等的知识,都属于“养生”或“修养”(修身养性)的范畴。古代中国对生命、健康的本质和方法,对身体活动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反映出古人对今天有关体育问题的认识。中国古人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保持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一致,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中国古代各种养生思想、方法和有关的知识,大体上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夏商西周时期,养生思想的出现,与医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长期的都争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知识。据《尚书-洪范》记载:“无福,一曰寿,二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的“寿”、“康宁”、“考终命”都是关于健康长寿的内容。商周的养生思想,在原始导引的基础上,又促进了养生术的逐步形成法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是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其内容包括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战国时期,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形成了粗略的体系。导引是中国独居特色的医疗保健操和养生术,是养生方法的集中体现,狭义的导引一般只“屈伸执法”、“俯仰之术”,系指人的肢体活动;广义的导引出肢体活动外,还包括呼吸吐纳和自我按摩。导引养生是古代人的一个新创造,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为世代人民所喜爱,至今流行更为广泛。秦汉三国时期,引导养生术日趋规范。在这段时期产生了《淮南子》的养生观和恒谭、王充的养生观, 导引是一种专门学问,在西汉已有专著出现。华佗与五禽戏,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在养生方面,“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华佗在前人又管导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和某些医理,阐明了运动对健康长寿和导引养生方面的作用。这种具体的导引理论,是对先秦“动以养生”思想的发展。五禽戏的产生,标志着导引已由单个术式向成套动作的方向发展,它对以后的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两晋南北朝是导引养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的发展与玄学、道教和佛教的盛行有密切联系,都不同程度地对养生领域产生了影响,使养生带有神秘色彩。在养生方法上,偏重精神修养或服“神丹妙药”,鄙视身体活动。去代表人物有嵇康、葛洪、陶弘景玉颜之推等。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养生的健康发展,唐代帝王笃信道教,在他们的扶持下,道教的长生术较前普及。但是,由于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疾病的认识前进了一步,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科学手段,使养生得以健康的发展。但是之得注意的是隋唐时期尽管医学发展较快,一些著名的养生家如孙思邈、司马承祯等人,撰写了不少养生专著,自称一家之言。在养生思想上讲求实效,在养生方法上自成体系,但由于统治者多笃信道教、追求长生,有的帝王因父产生要先后死去。宋代的科学文化特别是医学的发展,为养生术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文人和道家对导引衍生的汇集和研习,以及“八段锦”的出现,都反映了当时导引养生的进展。八段锦流传于我们民间,它是一种八节连贯的防病健身操。这种导引术包块身体各个部分,简便易行,并分别提出各段对身体某部位所其的功效,较其他导引术广为流传。明清时期,八段锦又有很大发展,并且形成多种流派。明清时期,导引术在前代的基础上又取得明显成绩。一是导引理论专著接连出版问世;二是诸多的养生家搜集、整理、创编了大量有价值的导引术文字资料,并有配图说明。其中比较著名的时间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说明了导引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因为导引术的使用价值较高,所以在国内外长期流传。
华夏民族长期形成的清静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与和谐共处、融合化一、贯通一体的理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导致导引术等养生保健术的产生,并被纳入古代体育中,显示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之一: 保健特色。作为一种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行为, 养生保健术的理论核心就是“生命整体优化观”, 它源于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 与人类思想文化同步演化、发展。可以说, 养生保健术在古代传统体育活动中与古代思想文化的结合最为密切,是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数千年来, 中华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一直成为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异于古代西方体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色。
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道教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哲学基础上,道家对大自然的思考与探索,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中国主要有古为物主义“元气伦思想”,古代“天人合一”整体自然观以及“形神合一”,“精气神合一”等人体生命理论。道家的内丹修炼的理论思想是中国养生的精髓。道家的内丹运化是修炼的核心,是经络血气津液畅通为目的,以运动锻炼性内分泌腺为重点,通过练精化气,连气化神,以达精、气、神三宝相聚,身心性命相平衡已达到长生的目的。相信中国养生体育作为体育和另一分支会与大众体育一样,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