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更新:2022-04-05 01:07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59

1、教育性的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
方法:心理健康活动课、团体活动、个别咨询、健康讲座、热线电话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策略包括哪些?

( 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民工子弟学校儿童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出生地等造成的。这样长此以往,忽略自身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面对。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 2)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唯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主动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他人。较多民工子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惭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引导,使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 3)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再加上自己特殊的社会角色——边缘人第二代,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心理现象,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 4)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点对民工子弟更为需要。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绿草如茵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进取的班风,全校都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都会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要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就当前来说,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 1)学习心理的辅导。它包括对观察、记忆、思维、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的辅导。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方法和不会分析问题等缺陷。加强这方面的心理指导,可以让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的规律,学会学习。
( 2)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现在的中小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的是不愿,有的是愿意又害羞。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学会交往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会微笑、学会赞美、学会交谈、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人、学会尊重人等等,将自己融合到集体和社会之中。
( 3)心理品质辅导。中小学生常见的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说谎、离家出走等现象,以及个别人身上发生的自杀、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典型个案,说明中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品质有待改善。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认识、自信、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意志、情绪、战胜挫折等方面心理品质的辅导,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
以上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虽然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各有不同,但总体上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被喻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构建起一种专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专门咨询人员与科任教师相配合、课内与课外相配合等多方面协同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为此,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着手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心理健康的支柱,常常成为主导个体行动的灵魂和准则。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才能在追求目标中克服困难,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希望;才会在自尊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等等。而中小学生思想的可塑性很强,正是“三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所以,在中小学,应从各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思想基础。
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笔者认为,必须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协同效应,从而构成一个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专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人的心理结构要素的一般知识;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关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关于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知识等。
③、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主导性”的功能;则各科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是副渠道,发挥了“濡染性”功能。概括地说,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科学地设定学科教学的目标;充分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
④、寓于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系统性等原则。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时机,如:新学期开始时、成功喜悦时、困难失败时、不良倾向萌芽时等;激发动机;精心准备;有效指导;认真总结等。当然,开展的活动要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可为活动而活动。
⑤、优化环境。
学校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等,学校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上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特别要重视心理环境的优化。
⑥、开展心理咨询。
加强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心理咨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理解支持、保守秘密、认真倾听、疏导教育、非指示性、感受成功、系统观点、预防为主等原则。心理咨询人员的配备很重要,一般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技能、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三方面的要求。

反思讲座:
采取“对话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努力跳动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员积极思考,引起和学员之间的共鸣。讲座力求围绕民工学校儿童的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问题,与学员们共同商讨最佳教育方案,并且尽可能贴近一线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方法上的具体指导。整个讲座过程中,学员注意力集中,不时提出一些他们关注的话题和其他老师及主讲老师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紧紧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讲座从小处着手分析,深入浅出,在帮助学员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员普遍反应良好,受益匪浅。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本人对教育实践和对学员教育工作环境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主讲者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等。总之,本次讲座力争做到为学员“打开一扇窗、开启一扇门”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激发学员的工作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心理辅导目标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规划有提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