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四川又一跳楼案例!心理疏导应该成一个国民教育的课题,你怎么看?

更新:2022-03-26 12:39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62

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的压力都在不断攀升。 特别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各种特长班,各种补课,差不多都是从早学到晚,压力太大。我们亲人的孩子七岁,报特长班舞蹈钢琴还有英语班。那么小的孩子时间都占据完了,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

学校的教育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一味的追求成绩,设计心理健康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老师也应该关心学生,开导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

家长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认知不强,社会也应该多多给于科普,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也许今天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谢谢阅读,请给我个关注点赞吧

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他越来越自信?

自信,从字面理解,它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而“相信”又是什么呢?本质上说,相信是一种感觉,所以,自信心其实是内在自尊水平的外在表现。

而自尊的本质,是自我价值感,即从内心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能构建这样的信念——信念这个词非洲关键,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父母之间水平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来自于使用“恰当的”抚养方式,为孩子构建自尊自爱的人格基础。

01 父母的接纳:如其所是

成人的世界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成人也会对孩子有所期待,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父母无法做到对孩子全然的接纳,而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评判。这些评判大多数时候是以偏概全或者极不可观的(不过家长常常自己意识不到这个问题),长期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会处在自尊心匮乏 的境地。他会很自然的认为自己不够“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真正的爱,是能够如其所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但是大多数家长都心怀妄念,试图“改造”孩子。这就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最主要的原因。

在接纳这个话题上,很多家长处于“知道但做不到”的阶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知道”的太过表面,仅仅停留在一个正确的道理上,而不是真正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很多家长面对接纳都会有一个困惑: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难道他做的不对,也不能说嘛?那就任其发展?恐怕这样也不行吧。

这种担忧是出自一种两极分化的思维方式,要么管,要么不管——教育孩子如果这么简单,就不需要家长的努力了。接纳的本意,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家长不带着挑剔的目光看待孩子。

被接纳是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需要,被父母接纳的孩子,能够构建出完整的安全感。这正是自尊与自爱的基石

02 父母的“不打扰”:让孩子充分体会努力完成的“成功体验”

【信心】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

所以,成功的体验,对于培养自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所谓“成功”,其实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非要取得怎样的成绩才叫成功,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完成,都可以获得成功体验。

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打扰和破坏孩子的探索过程,对孩子给予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乐趣,孩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方式探索世界。而很多家长不理解这种探索,将其定义为捣乱、破坏,麻烦,这样就会人为的破坏孩子的“工作”。事实上,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项即使在家长看来毫无意义的工作,他们也会在内心充满自豪感。

自信心,在心理学上与其最接近的概念,就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其实就是评估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应对特定情境的感觉。一个孩子的“成功体验”越多,他们就会对自己越有信心。家长不明所以的打扰,是完全不能遵守孩子成长规律的表现,当一个孩子的探索总被打断时,他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工作”。

03 父母能让孩子使劲玩耍:锻炼孩子的体魄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儿童非常需要靠奔跑和活动来消耗多余的精力,而且玩耍活动越多的孩子,身体素质好。

有句话叫“身大力不亏”,成人的世界都以减肥为美,但是在儿童的世界里,身体强壮对于儿童的自信心影响非常大。在同伴交往中,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孩子,常常会更有自信。

所以,家长不要从小给孩子灌输庸俗的成人的胖瘦概念,而是引导孩子健康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是很多事情能够获得良好结果的基础。精力管理中,体力是金字塔的基石。

04 家长的积极关注: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个行为,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不同额结论。一个心态消极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所以,育儿先育己,本质上说,家长做什么,并不是家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家长自身人格发展水平的自然表现。

很多人以为对孩子一味的夸奖就是对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教育误区。夸赞和鼓励是有技术含量的,不是空洞的“你真好,你真棒”就能增加孩子的自信,而是需要家长总能发现孩子行为积极的一面,并及时和恰当的引导,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信。

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行为结果背后的努力、孩子的认真、负责、守时等良好品质,关注孩子克服困难的良好心态、勇于探索、多想办法的行为。

对于结果,考了多少分,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归根到底,与其说家长怎么做,倒不如说家长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发展水平,更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下一篇:玻璃心的孩子越来越多,怎样进行挫折教育? 上一篇:为本教育心理咨询有人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