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处暑,农村老人说处暑后“三防三不做”,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明天处暑,农村老人说处暑后“三防三不准”,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乡鉴为您答疑解惑。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即将来临,今年的处暑节气始于8月23日,并在9月7日结束。处暑,即“出暑”,意味着夏季正式结束,迎来了秋季。虽然天气转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很多地方的“秋老虎”跑下山导致午后的天气还会热十天半个月,但早晚还是比较凉快的。老辈人认为,从养生角度来讲,处暑以后将出现秋热、秋燥等情况,因此无论是饮食习惯,还是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三防、三不准”要求,这是处暑期间的养生之道。
三防防秋凉。处暑以后正式进入秋季,早晚和午后的气温差异很大。由于气温刚转凉,很多人还没有及时添加衣物的意识,在冷热交替的处暑节气期间,不少人容易着凉。同时,处暑后人们户外活动增多,运动出汗后容易打开皮肤毛孔,促使冷风顺着毛孔入侵身体,也容易引起着凉。因此,处暑后要注意预防秋凉。
防秋热。虽然明天进入处暑,但很多地区最近的天气依旧较高,尤其午后高温持续。这使得不少朋友继续吹着空调、风扇,喝着冰水奶茶。其实,这样比较容易引起热伤风,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处暑以后,严防秋热不可忽视。
防秋燥。马上迈进秋天,但处暑期间“早晚凉、午后热”的天气特性,稍有大意就会让秋燥有机可乘,引起咳嗽、皮肤干燥等问题。因此,处暑以后还要及时预防秋燥,多喝温开水、蜂蜜水,以补充身体水分所需;多食润燥清火、生津益胃的饭菜。
三不准不准洗凉水澡。虽然偶尔出现高温天气,但最好不要再下河洗澡了,毕竟处暑后的河水温度不再像夏天那么高,处暑后下河洗澡容易引起溺水问题。
不准吃太油腻。处暑以后,是到了该进补的时候了,毕竟很多人夏季吃得比较清淡,身体的透支情况比较重。但也不能大鱼大肉的大补,一方面短时间内不易被肠胃所消化,引起胃胀胃痛等问题;另外也容易造成身体迅速肥胖。
不准身子贪凉。贪凉是秋后很容易发生的问题,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就受凉了,出现拉肚子等症状。因此,处暑以后要多喝温水,少吃凉食、少喝冷水,尽量别吹空调、风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