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加强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两个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师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讲台上长时间站立、长期的伏案工作以及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证,就很难坚持下来。身体一旦不健康,心理健康也成问题。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在强调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时,通常要求开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关注点往往都集中在学生身上,很少对教师体育锻炼提出要求。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教师还是热爱体育锻炼的。有些中老年教师身患慢性病,为自身健康计,虽然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但坚持晨练或晚练,身体素质并不差;有些年轻教师喜欢球类运动,也会偶尔利用课余时间打打篮球或乒乓球。
但不可否认,仍有一大批教师疏于运动,身体素质较差。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但难以胜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也缺乏说服力。学校把教师体育锻炼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既是对教师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应从制度、活动、评价等方面全面发力,确保全体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真正动起来、练起来。
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体育锻炼制度。学校要将“教师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每次锻炼30分钟”的要求纳入教师管理制度,让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同时,要引导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的,诸如早操、课间操等体育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对于年老体弱、不适宜跑步、做操的教师,可以提出申请,由学校批准后,进行其他项目的体育锻炼。
其次,要为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二是要有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项目。时间问题容易解决,可以利用每天的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关键要在体育项目的设计上动脑筋,激发全体教师体育锻炼的热情。
教师体育锻炼,既要全员参与,又要重视体育活动的适切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比如,年纪大的教师,可为其聘请太极拳教练,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会打太极拳,既能起到健身的作用,也为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增加些许的情趣和快乐;年轻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可以设计一些球类运动,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长跑、自行车骑行、游泳等项目;学校可以为女教师聘请健身操教练,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塑造优美的体态。
再次,要强化对教师体育锻炼的监督和评价。相关部门在评估学校工作时,既要关注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也要把教师体育锻炼的效果纳入评估指标,通过开展专项督导等形式,督促学校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在评价教师工作时,也要将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参与效果做为一项指标,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此外,还可通过比赛展示教师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水平。举行运动会时,适当增加教师项目。同时,还要统筹规划,定期举办教师篮球、乒乓球等球类比赛以及长跑、骑行、徒步等专项活动。在注重教师参与度的同时,要奖励成绩优秀者,以此推动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深入开展。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