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在因人养生中老年人的保健养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更新:2022-01-01 12:51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87

中国人自古就有在秋冬季节进补的养生习俗,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也正反映了秋冬季进补带 来的益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天气越来越寒冷的季节进补,就是要多吃富含糖、脂肪的高热量食物,才能满 足人体的需求,“进补”少不了大鱼大肉。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补的方 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进补就是大进肥甘厚腻”的错误观念十分重要。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基础 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同时合成代谢减低、体脂增加、肌肉萎缩,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其中 ,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和高龄老人,尤其要讲究进补方法。 营养 维生素矿物质不可缺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坚持科学均衡的膳食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这主要归因于老年人本身的生 理机能的变化以及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 老年人需要的营养素并不比年轻人少,但老年人的消化机能逐渐退化、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消化 酶的活性下降、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再加上许多老年人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导致胃口变差,进食量减少 。因此,一方面是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是营养素的吸收减弱,如果不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则会出现 营养素“入不敷出”的局面,最终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同时,中国传统的炒、煎、炸等烹饪方式也会导致食物中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量流失,如蔬菜炒后可 以使维生素总量损失30-40%,胡萝卜素损失可高达25%;淘米时使大米中的维生素b1损失40-60%,维 生素b2和盐酸损失23-25%;小麦磨成面粉时维生素e损失90%。慢性病 维生素矿物质与之关系密切 心血管疾病:实验证明,心血管病的起因主要在于营养的不平衡,如摄入脂肪、蛋白质过多,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相对不足。 在众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中,抗氧化营养素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维生素e能阻止动脉粥样硬 化的形成;维生素c对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使胆固醇水平降低。大剂量维生素c可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 管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此外,b族维生素包括叶酸、维生素b6和b12,能够起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作用。 糖尿病: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但患者往往由于食物的质和量受限制、代谢相对旺盛 导致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而维生素b1、a、d,锌、铬、钒等营养素又可以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进 程、降低血糖起到辅助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素。饮食中多选择粗粮、蔬菜及一些 海产品,摄入适量的动物性食物。由于糖尿病的饮食特殊,所以最好选用全面配方的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 剂,以帮助老年人获得均衡的营养。 白内障:眼球的晶状体细胞膜被自由基逐渐氧化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如果在平时饮食中缺乏 抗氧化剂的补充,则可诱发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人由于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无法充分清除氧自由基,过多的氧自由基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 ,引发白内障。因此需要特别补充富含抗氧化营养素,如含维生素a、c、e、硒、锌等的全面配方的维生 素矿物质补充剂,帮助消除过多的自由基,保护晶状体。选择营养补充剂是否度身定制 在秋冬季节,天气多变,对老年人的免疫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个传统的进补时节,老年人更需要 全面均衡的营养补充。 任何一种食品都不可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要做到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就应该 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以保障营养素摄入的全面。 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配方为老年人度身定制的知名品牌,例如善存银片,是专门为中老年 人特制配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善存银片不仅含有中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营养素,比如中老年人必需 的13种维生素和16种矿物质,还特别加强了老年人所需的抗氧化营养元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能帮助中和 人体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有效预防心脏病以及多种癌症;增加维生素b族元素的含量,特别是维生素 b6和维生素b12,帮助身体将食物转变为能量,预防多种贫血症;以及更丰富的钙、铬和钾,有助保持骨 骼健康,并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含水量。更在制作工艺上采用特殊的微囊技术 ,增加了维生素的稳定性,有利于吸收。 中老年人补充全面的营养每天都要坚持,不能等到出现营养缺乏的症状才想到。老年人秋季进补莫入误区 进入秋季后,政府机关退休老干部高大爷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起来。天一转凉,高大爷的老伴就张罗着给他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等滋补品,开始高大爷还觉得胃口大开,时间一长反而越补越难受,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的症状。“秋冬季节正值进补时节。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秋冬时节进补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辽宁中国传统养生康复研究院刘景春院长指出,“但是,要科学进补,要补得恰当,不要盲目进补。否则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刘景春院长介绍,进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治病因素、疾病症状考虑进补方法,因人而异。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存在一些误区,进补绝对不能随便补。误区一:进补虚实不分刘院长说,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进补,要辩证施补。即使是虚症,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比如,人参、鹿茸、海马,是温热药,用于热性体质就不适合了。误区二: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有的市民进补过于频繁,甚至一天喝几碗补汤,结果营养过剩,喝出“三高”症来。医生建议,吃炖品应适量,不宜过多。而且,秋天进补以清淡为宜,炖品中不要放太多肉类。刘院长说,像高大爷那样大吃牛肉、羊肉等滋补品,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出现反效果。高大爷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点清淡的粥类来缓解。误区三:补品越贵越好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刘院长认为,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很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食药膳的原则,不要凭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比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误区四:单一进补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系统、全面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经常吃牛羊狗肉、辛辣食物或喝酒,都是偏温热的,会导致体内火气旺盛,口干、口渴、嗓子疼,严重者还会引起结肠炎。 (来源:华商晨报)相关链接气虚: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等。血虚: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指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过少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阿胶、当归等。阳虚:一般有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发凉,夜尿频繁,喜欢热饮或热的食物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鹿茸、肉桂、附子等。阴虚:主要是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面赤,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性情烦躁等。代表补品有银耳、熟地黄等。希望采纳谢谢 !

秋季平衡调养的关键在于“养收”,以促进人体生命能量的收敛和蓄养。《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主生发、生长,与春生、夏长相应,因此春夏以“养阳”为主;阴阳平衡方可运化,与长夏主化相应,因此长夏以“养化”为主;阴主收敛、收藏,与秋收、冬藏相应,因此秋冬以“养阴”为主。“养收”重在“养阴”,秋季“养阴”更有助于人体与自然万物相应,从而使人体内外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所以,“养阴”是秋季养生的根本所在。一、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在气候学上秋季从立秋算起直至霜降节气,共三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立秋之后仍为酷热的三伏天,因此在中医学中将立秋至白露的一段时期划分为长夏,而白露之后才算真正进入了秋季。《黄帝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古人将秋季称为“容平”,意思是指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于成熟,处于一种容纳、平和、丰硕、待收的状态。秋季,天气晴朗,多风少雨,地面比较干燥。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这样才能保持神志安宁。同时秋季主收,尤其要注意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以免神气外泄,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以“养阴”为本,否则首先就会损伤人的肺气,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肺气受损,则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秋季养生应以养阴敛阳、平衡脏腑为本,其总的原则就是:养阴润肺、养阴润燥、滋养肝肾、健脾养胃。   (一)养阴润肺: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其喜润而恶燥,秋季的主气为燥,燥邪侵害人体时最易耗伤人体阴精(即精、血、津液)。阴精不足则五脏系统之中的肺脏将首当其冲,最先受到伤害,因而出现以口干咽痛、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中带血等肺阴不足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首重养阴润肺,秋季只有注重养阴润肺才能在燥邪肆虐之时,使人体仍然能够保持阴阳平衡、五脏安和。   (二)养阴润燥:   秋季燥邪最盛,燥邪耗伤人体阴精不仅会损伤肺脏,还会进一步影响其他的脏腑器官。如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侵害肺脏会进一步耗伤肠道津液,肠道津液不足常常会出现便干、便秘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燥邪还易造成鼻腔干痒、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一系列干燥症状。防治这些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阴润燥。因此,养阴润燥也是秋季养生的主要原则。   (三)滋养肝肾:   中医学认为,肾主人体之精,肝主人体之血,精血均属人体之阴,滋养肝肾可使人体精血充足,从而可起到“养阴”的作用。秋季燥邪往往会损伤人体之阴,进而可使肝肾受损,所以秋季养收、养阴应加强滋养肝肾,肝肾功能正常则精血自然充足。另外,秋季滋养肝肾可为冬季阳气收藏以及春季阳气生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四季养生至关重要。   (四)健脾养胃:   长夏季节湿邪过重最易伤脾,长夏如果调养不当往往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使胃肠免疫功能下降,在秋季如果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则容易患胃肠疾病。健脾养胃还有助于人体精气的吸收、运化和储藏,使冬季人体有充足的精气得以收藏,秋季健脾养胃将为冬季养藏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健脾养胃。   二、秋季心理平衡调养:   秋季心理平衡调养应以“敛神”为本。正如《黄帝内经》所强调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秋季,只有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定,才能使神气内敛,顺应秋季的“养收”之道。   (一)秋季心理平衡的核心――使志安宁:   《黄帝内经》中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秋季自然万物的阳气均开始向内收敛,人体的精气神也顺应自然之势,由表及里收聚于脏腑,脏腑精气神充实、五脏平衡和谐,则任何病邪均会被拒之于体外,人体必然平衡健康。而要想达到“收敛神气”、“精神内守”的良好状态,关键就是要“使志安宁”,就是始终保持一颗平静而安详的心态。只要心态平衡,则人体的精气神就会随着自然力的收敛之势而源源不断的向五脏汇聚,五脏精气不断充实,自然会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想境界。也只有保持心态平衡,才能有效地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在万物凋零、一派萧条的环境之中使人体仍然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   要想“使志安宁”首先就是保持一颗正念之心,时时处处心存正念,才能在不利之中找到有利,在萧条之中看到生机,从失败之中创造成功。所以,只有心正才能心安。另外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对自己、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万物均心存感恩。只有感恩才能忘却自我,只有感恩才能放下一切,只有感恩才能包容一切,只有感恩才能真正的“使志安宁”。   (二)秋季心理失衡的根源――忧郁   秋季与肺相应,肺在志为“忧”,当秋季燥邪侵害肺脏时,不但会造成人体生理上的失衡,同时也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衡。秋风、秋雨常令人顿生秋愁,这个“愁”字就是由“秋”和“心”两字相叠而成的,这种秋季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则会进一步加重人们“忧郁”的心态。因此,秋季人的情志变化往往表现为以“忧郁”为主,所以,“忧郁”是导致人们秋季心理失衡的主要根源。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属火;肺在志为忧,属金。火能克金,故中医学认为“喜胜忧”,欢喜之心是“忧郁”的天然解药。欢喜之心必须由内而发,那些引人发笑的笑料只能让人欢喜一时,对于忧郁的心态只不过是“扬汤止沸”、“隔靴搔痒”。真正的欢喜之心源自于“无私、利人”,人无私自然无欲,无欲自然无忧;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真心利人,只有真心利人才能长生欢喜。   总之,秋季养生重在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重在“三心”,只要时时处处保持一颗正念之心、感恩之心、欢喜之心,则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春夏秋冬四时如何交替,人的身心都会永远保持平衡健康。   三、秋季行为平衡调养:   行为平衡调养的根本原则就是“因时之序,顺势而为”,秋季行为调养应遵循大自然的“养收之道”,顺之则身心平衡健康,逆之则身心失衡、疾病丛生。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符合秋季的“养收之道”呢?   (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即早起床、早睡觉,早上起床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向外疏泄转为向内收敛,每天早一点上床睡觉,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之势,防止阴精外泄;每天早一点起床,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之势,使肺气得以舒展。医学专家对冠心病、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即临晨时分。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人体内血栓形成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一般成人秋季睡眠时间应保证每天八个小时左右,根据秋季人体的生理规律,入睡时间在9-10点钟,起床时间在5-6点钟为佳,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稍作调整。   (二)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季慢减衣以适当保暖,有利于人体阳气由内向外生发;秋季慢加衣以适当感受寒冷刺激,有利于人体阳气由外向内收敛。所以古人春秋两季的养生之道就是“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中医学认为,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应根据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逐渐添加衣物,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不要“见冷”就立即加衣物。适当地冻一冻,可以增强人体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于维护身心的平衡健康大有好处。过早地穿上厚重的衣服、不让身体感受适度的寒冷刺激,会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娇嫩。当然“秋冻”也要因人、因时而异,必须把握以适度为原则,尤其是病人及年老体弱者,要随着每天早、中、晚的气温变化随时加减衣物,以防受寒感冒。   (三)劳逸适度,保养精气神:   秋季是自然界阳消阴长,阳气收敛的时节,人体精气神也应随之向内收聚,因此秋季养生,应以保养精气神为本,秋季养生得当可使人体在春夏季节所耗散的精气神得到蓄养;秋季养生不当反而会使人体本已亏虚的精气神进一步向外耗散。因此,秋季“养收”对于保养人的生命之本――精气神至关重要。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易使人体精气神耗散的当属“过劳”,秋冬季节是收敛、收藏的季节,此时“过劳”无异于对自己生命的自残、自杀。“过劳”主要包括:劳心、劳身、房劳三个方面。劳心又称劳神,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情绪不稳、用脑过度均会劳心伤神;劳身又称劳形,过度的体力劳动,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均会使人体力透支、元气耗损;房劳又称房事过度,自然万物均遵循自然力“生长化收藏”之势,春季万物生发,此时植物开花授粉、动物发情生育,秋季植物结果、动物养精蓄锐,可见动植物均顺应自然之道而休养生息。人类为万物之灵,更应顺应自然规律,秋冬季节以养收为主,人体之精气宜养宜收,此时最忌房事过度,以免肾精的耗散。   由此可见,劳心则耗神,劳神则耗气,房劳则耗精。精气神不断耗散则人的生命活力就会随之下降,人必然体弱多病;顺势养生、劳逸适度则人的精气神就会不断得到蓄养,人的精气神充足,必然脏腑平衡、身心健康。   (四)自我按摩,平衡脏腑:   中医养生学强调:秋季防燥以肺为用,秋季养收以肾为本。因此,秋季调节脏腑平衡重点在于肺、肾二脏。   1、擦胸润肺法:   胸部是心、肺所在之处,用自己的双手掌心搓擦胸壁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从而可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正身端坐,先将双手掌搓热,然后在掌心涂上适量的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即在胸部皮肤上左右交替进行搓擦,以锁骨以下、两乳以上的区域为重点部位。当皮肤感觉发烫时即可停止搓擦,将两手掌捂在左右胸壁前,通过双手热敷促进中药营养成分向体内渗透。擦胸、捂胸可以反复交替进行。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搓肾固本法: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也是人体精气神的生化之源。秋冬季节补肾,正是顺应自然收藏之势,因而其功效会事半功倍。古往今来,备受养生家们所推崇的补肾固本方法当属搓肾。搓肾固本法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秋冬之季是搓肾、补肾的最佳时节。具体方法是:正身端坐,双手掌心涂上适量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然后双手掌对准双肾区平行于脊柱方向上下搓擦,双手搓累了就用手掌心捂住双肾区以温补双肾,以促进中药成分向体内渗透。如此搓肾、捂肾交替进行。如果搓肾时同时配合用玄参沐浴液泡脚则效果更佳。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如年老体虚,手臂~~   活动不便者也可由别人帮助搓肾。   除了擦胸和搓肾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配合做揉腹、搓脚、擦脊柱等其他部位的按摩,时间可自由掌握,强度以不感觉疲劳为度。按摩时均应以摩摩膏或玄参沐浴液为按摩介质,不但可以保护皮肤,更能通过按摩和双手热敷促进中药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调节脏腑平衡、维护身心健康的理想效果。   四、秋季饮食平衡调养:   (一)普通饮食平衡调养法:   秋季的饮食调养,要贯彻“秋冬养阴”的基本原则,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芝麻、黄豆、梨、甘蔗、葡萄、香蕉、藕、菠菜等,以防秋燥伤阴。   1、银耳:又称白木耳,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其味甘,性平,入肺经、胃经。具有益气和血、滋阴润燥等营养作用。银耳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扶正强壮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养补品,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肝糖。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银耳中就含有6种之多。其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阴虚火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内火旺盛、虚痨、癌症、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因此,银耳堪称秋季养生的最佳食品。   2、芝麻:芝麻历来均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食品,其味甘,性平,入肝经、肾经。具有补肾益脑、养阴润燥等营养作用。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铁的含量最高。另外,芝麻中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常用于老年人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的调养。因此,秋季养阴润燥宜多吃芝麻。   3、黄豆:被称为豆中之王,其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营养作用。黄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优于动物蛋白。医学研究证明,黄豆对于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很有益处。黄豆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在秋季食用则具有良好的养阴润燥作用。   4、梨: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其性寒,味甘、微酸,入肺经、胃经。具有生津润燥、养阴润肺、清热化痰的营养作用。对肺热咳嗽、老年咳嗽、支气管炎、咳嗽痰稠或无痰、肠燥便秘、咽喉发痒干疼、眼赤肿痛、消化不良及麻疹等病症均有较好的调养作用。秋季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多食用。   5、甘蔗:其味甘、涩,性平。具有和胃止呕、清热解毒等营养作用。对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口干舌燥、口渴心烦、便秘、反胃、干呕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甘蔗堪称是秋季养阴生津的最佳食品。   6、葡萄:其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其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作用。常用于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浮肿、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食疗调养。葡萄能滋阴除烦,对于烦热口渴者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良好的补益作用。葡萄制干后,其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7、香蕉:香蕉素有“智慧之果”的美誉,其味甘、性寒,入肺、大肠经。其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通便等营养作用。香蕉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钾、镁、钙、铁等重要的矿物质。可用于温热病、口干烦躁、咽干喉痛、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上消化道溃疡、饮酒过量、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的食疗调养。由于香蕉能润肺通便,秋季食用可防秋燥。因香蕉能解除忧郁,故欧洲人称其它为“快乐水果”。由于香蕉性寒凉,因此对于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多;由于其含钾量高,急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慎食。   8、藕:味甘,性平,入心经、脾经、胃经。具有除烦开胃、益脾补心、养血补益、生肌、止泻等营养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高热、高血压、肝病、吐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的食疗调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适用于)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9、红薯:又称甘薯、红苕、番薯等,其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补虚、补脾胃、养心神、滋肾阴、消疮肿、通便等多种营养作用。对痢疾、湿热、黄疸症、遗精、淋毒、血虚、月经失调、酒积热泻、小儿疳积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薯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可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它的钾、钙、镁含量都比较高,特别适合慢***人食用。秋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红薯自然也是人们秋季食疗养生的最佳选择。   10、菠菜:其性凉,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等营养作用。对于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呼吸道、肺部疾病、便秘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菠菜含有大量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延缓衰老、防止记忆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多种食疗作用。另外,菠菜所含的酶能促进胃和胰腺的消化液分泌,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下一篇:中国保健养生协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上一篇:饮食调理对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