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经常说一句话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其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是春夏养护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秋冬养护阴气,以适应收藏功能的需要,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顺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能和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随着生、长、收、藏的生命运动节律来生活。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的根本,损害人体真元之气。
所以说阴阳四时,是万物始发与终结的规律,是生存与死亡的本源。违背了四时阴阳规律,就会产生灾害,顺从这个规律,就不会罹患严重的疾病,也就是有得于养生之道了,有智慧的人能够按规律去做,愚昧的人则常常背道而驰。
春夏是万物复苏,万物最有活力的季节,所以应该养阳。秋冬干燥,寒冷,万物沉寂。所以养阴最佳。这种说法应该说是养生的基础理论。意义重大。
首先是春夏,天气由冷变暖,由暖变热,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幅崭新而华丽的景象。人也是一年之中最有活力的时候。因此,人们应该熬夜和早起,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并且要开朗外向,这样阳气才能适应季节和天气的变化。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应该远离阳光,保护体液,避免过多出汗损害体液,增加饮水量,多吃具有滋阴生津作用的蔬菜水果,从而促进阳气的增长,为阳气的增长提供持续的物质基础。
其次在秋天和冬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冷,一切都趋于收藏状态。因此,人们应该补充阴精,积累阴精,培育补肾,从而强化骨髓,滋养元精神。 此外,人们应该加强对阳气的保护,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从而保护减少或丧失掉的阳气,防止其外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吃羊肉和肉桂等等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我们应该保持头脑冷静和空虚,并牢记在心,以保持阳和阴在相对较稳定的水平上保持平衡。
春夏秋冬,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什么季节怎么保护身体都是有一定依据的,以达到阴阳平衡。认真遵循规律,身体一整年都会处于最佳,最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