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专门途径?各有何特点?

更新:2021-08-29 18:29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7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包括以下途径:1、心理健康课更加系统全面2、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为班级问题设计心理主题班会,如考前的考试焦虑,学习动机等3、心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主题讲座4、团体心理活动比如团队协作、减压、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等,有趣吸引力强5、个体咨询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6、教师心理辅导针对学校教师进行心理调节7、心理应用于教学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更好地去教学。希望可以帮助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结合《纲要(2012年修订》,能否说说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什么?

近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今小学生的学习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常规任务。

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学校的课业过重,学业竞争激烈,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背负的精神压力过大,努力付出得不到好的回报,自卑和恐惧的情绪产生,会使学生进入不平衡的状态,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此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一篇:我们怎样帮助留守儿童 上一篇:谁能帮我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急啊,明天之内写好!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