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中医当中的治未病是怎么回事,怎么治未病?

更新:2021-08-05 14:31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59

楼上回答的都挺不错的,都是正解!不过关于这点,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也想说下自己对于此的一些观点: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但许多人并不清楚中医“治未病”的具体内容,有人望文生义,有滥用药物“治未病”乃至养生的倾向,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并为其“正名”。
古人所说的“治未病”是特有所指的,并不是教人无病服药以强身防病。这源于他们对“疾”和“病”的认识。《说文解字》认为“疾”是指小病;而“病”特指那些危重的疾病。早期“治未病”的含义是治“疾”防“病”。即早治小病,预防大病,目的是及早治疗,防微杜渐。
《黄帝内经》也强调:“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病情加重再去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想起打井,该上战场了才想起要铸造兵器一样,那是来不及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清晰地描述了蔡桓公病情从“疾”向“病”的发展过程。扁鹊先言“君有疾在腠理”,后言“君之病在肌肤,君子病在肠胃”,亦即由“疾”转“病”,由浅入深,先期要“治已疾而未病”。最后,蔡桓公“病”重而入骨髓,扁鹊自知“病”已难治而遁逃。《抱朴子》:“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是对“治未病”的准确解读。
“是药三分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服用任何药物,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因为“虽甘草、人参之类,误用皆是毒药”。可见中医“治未病”,不是指投药于无疾之人而预防,深层次的意思是告诫人们:未染疾不可滥用药!
当然,中医有“人有所苦谓之病”的疾病观。但是,因劳累导致的身体疲惫,因心情不畅导致情绪不好,或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百无聊赖等,现代医学检查可能未见异常,但都可称为“苦”。中医临床每天要面对各种以“苦”为主诉的患者,此时西医理化检查可能未发现异常,在中医看来是有“疾”或者有“病”,当然需要诊治甚至服药。
古人在瘟疫流行时也服药预防,这和“治未病”有相近之处,可以看作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方法,虽有提高人体正气之意,但重点还是针对特定的“传染源”。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叶天士“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等发挥,是对《内经》“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完善与发展,这还是定位在疾病层面。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医精髓,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

下一篇:中医养生的书籍请推荐3到5本谢谢(要有权威的,要是杂书就算了) 上一篇:男性日常保健养生的要点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