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饥一顿饱一顿反而很长寿,而现在的人饮食都很规律,却有糖尿病、肥胖症等病症,这是为什么?
用返璞归真来形容现在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一点也不为过。吃要绿色食品,喝要纯净水,穿要纯棉服装,什么农家乐,土鸡蛋、土鸡等等,可惜,悲哀的是理想要想变为现实,很难!
从自身说起,能给你的提问有所帮助。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集体,农村的收入(现金)很少,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又很富有。粮食——有谷子(不是杂交稻),包谷(玉米),荞麦、高粱、黄豆、小豆,巴山豆,胡豆(蚕豆)、豌豆(包括菜豌豆),洋芋、苕(红苕、瓜儿苕),
菜有——自留地自家种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辣椒、紫苏、大藿香、小藿香、山药、魔芋等。
鸡那是真正散养的,早上放出鸡圈,撒几把包谷,鸡在山坡上放一天,吃虫子,晒天阳。猪,每家都有过年猪,一头猪吃的是青草(那是我们小时候必干的活计——扯猪草,漫山遍野去找),只有到要宰杀的时候,一般是秋季后,才会给煮秕糠等食料,催肥,一头猪最少是两年以上才会宰杀。牛肉也不缺,集体有耕牛,不管哪家放牛的时候,牛溜坡了绊死了,就分牛肉大家吃。
还有很多。
那个时候,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用的就是猪牛羊踩踏的圈肥,还有就是人粪尿。
古时,不是说没有糖尿病、肥胖症等,只是说比较少而已,否则中医怎么会有“消渴症”?人们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强度大,消耗体力多,肥胖的人好少。这一现象,在本人离开山区的家乡后就已发现,在我们老家,极少见到人老了,是一个大胖子,全是佝偻着身子的瘦子,本人曾调侃那些减肥者,让他们在山区生活几年,保证全变瘦,就因为出门就爬坡,哪有热量积聚?
吃是原汁原味的五谷杂粮,活动是生活所迫生产过程,消耗是自然而然的消耗,长寿者很多,即便日子清苦。本人还发现一个现象,在城市,总觉得眼镜度数不够,看什么总隔着一层。但是一回到老家的大自然环境里,就觉得眼镜度数太大,有些逼人,慢慢才琢磨是因为满眼的绿色让视力发生了改变。
反观现在,上面说的已经无法再复制而变为回忆。吃的精细,喝得讲究,走几步路就嫌累,一只鸡60天,一头猪三四个月,饲料是添加剂,杂粮更是不上台面,呼吸的眼观的更是今非昔比。纵然医疗技术发达了,但是哪有人体自身健康来的扎实呢?
总之,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要素的改变、精神状态的改变,结局当然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