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每天早起真的有好处吗?
一、大学中每天早起真的有好处吗?
早起是个很好的习惯
这个你不用去质疑
你每天保证你的睡眠在八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其实人每天睡多了反而不好
早上是一天当中空气最好的时候
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散散步什么的
百利无一害啊,即使你没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也不见得就是白早起了呀
这么好的习惯,既然养成了,那就继续保持下去
加油!!
二、晚睡晚起好不好
谁都知道不好拉
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这种说法到底有哪些科学根据呢?
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极力提倡“神奇三小时”的概念,鼓励人们自觉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比别人更早展开新的一天,在时间上跑到别人的前面;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三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任何人和事干扰,往往精神集中,思路清晰,工作效率也最高;要与时间竞争,必须讲求恒心,考验自律性,为自己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他认为,早睡早起,并非是向我们的睡眠时间“下毒手”、“狂抽税”;相反,只是将我们的睡眠及起床时间略微调整,这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需要。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早睡早起者唾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较低,因此他们的精神抑郁度也较低。据科研人员介绍,人体激素分早晨型和夜晚型两种,皮质醇是早晨型激素的代表,起着分散压力的作用。检测结果还表明,早睡早起者的不安和失眠指标都比常熬夜者低。
有关专家对长期熬夜的人和坚持早睡早起的人进行对照研究后发现,经常熬夜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昼夜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量较早睡早起的人平均水平高50%,血管收缩较早睡早起的人高50%。长期熬夜的人更易遭癌症之害,因为癌细胞是在细胞分裂中产生的,而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熬夜“是人们在向自己健康赊债的一种“赌博”行为,筹码就是“睡眠”。现代医学还研究证实,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可使体内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并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在一个稳定的内环境中工作。如果经常熬夜,正常运行规律就会被扰乱,激素的分泌规律也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危害健康。
但另有研究显示,早睡早起未必好。
日本最近上市的《睡眠障碍的对应和治疗指南》一书指出,“早睡早起”的古人遗训也不必拘泥,还告诉人们睡眠时间完全因人而宜,因季节而宜,只要白天有精神就行;早早躺到床上入不了睡反而对身体不好,离开床做些别的事后,困了再躺下也无妨。上床后,如果感到脑子特别清醒毫无睡意,那么就立即起床工作,直到感到有些倦意时,再关灯上床。
伦敦西敏大学的生理学研究人员也有研究表明,早起者的皮质醇分泌明显高于晚起的人,而且整日维持高水平。结果还发现,早起者抱怨肌肉痛、感冒及头痛明显多过晚起的人,而且情绪亦比后者恶劣得多。负责这项研究的克洛博士说:“早起者往往因为一天之中过于忙碌和频频受挫,必须调集更多能量维持集中力,亦因此导致一日劳作结束后感到格外疲倦和暴躁。”
美国一所大学的医学保健专家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后,于近期明确指出:人体的最佳活动时间应是下午的6至8点。因为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物钟”的控制,在一天24小时内,人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绝大多数人体力发挥的最高点并不在清晨,而是在傍晚。早睡早起并不符合人体的“生物钟”特点,它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较为轻松、懒散的生活方式则可以消除我们肉体上、精神上的压力
三、哪个时间段才是最佳睡眠时间?
人的睡眠是分有周期性了,有浅睡期,也有深睡期。每一次正常睡眠一般都包含五个周期,如果觉得有很要紧的事情做、想睡觉但是又不够时间的话,可以采用“周期间隔睡眠法”。所谓周期间隔睡眠法就是睡觉只睡五个周期中的两个或三个,在睡完之后、下一个睡眠周期开始之时醒来工作。每一个睡眠周期持续时间大约是90分钟,也就是1个半小时。对于平常8小时的睡眠,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只睡3个小时,4。5个小时然后醒来工作。在睡眠周期的间隔时期醒来,有两个好处。第一当然是增加了你宝贵的工作时间啦,第二则是在间隔时期醒来、既容易清醒、极少发生赖床情况(因为间隔时期人的睡眠意识是最弱的),又不会影响之前睡眠周期的效果。倘若在睡眠周期进行时醒来,不仅容易犯困,同时也影响了先前的睡眠质量,工作又不精神,那就得不偿失了。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需睡5~7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需睡7~8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需要睡8~9小时。顺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