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一、夏季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夏季气温升高,人的食欲也随着发生改变,此时人的肠胃功能最弱,饮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饮食上必须注意调节,该吃的适量吃,不该吃的坚决不能吃,所谓病从口入,夏季要把好开口关,吃出健康。 现摘录几条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多吃苦味食物 在一日三餐中,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虽然味道上不是那么适口,不过却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气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注意补充维生素 高温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此时,可以选择性地定量补充一些维生素,最好是食物补充,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 ■别忘补盐补钾 夏天出汗多,体内丧失的盐分就比较多。所以要注意多吃些咸味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所失盐分,达到身体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人体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因此可以酌情有控制地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钾,夏天的时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暑天宜清补 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该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物,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 夏天不适合大补,夏天吃大补的食物容易让身体不舒服,所以羊肉不宜多吃,尤其是血压高的人。最好是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并注意多吃些可以清热降暑的食物,如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 炎热夏季,人体的食欲往往会对人的饮食产生误导,导致的结果就是满足了口感,带来了疾病。所以,夏季要健康,还要多多注意少吃或者不吃不宜食物。 ■少吃凉食 气候特别炎热的时候,适当的吃一些凉食或者喝一些冷饮会让人感觉身心舒适,还能起到一定的驱暑降温作用。但是,这些食物不宜吃得太多。凉粉、冷粥吃得太多就容易伤胃。而雪糕、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作而成,不可以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饮料品种很多,但是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如果喝多了冷饮还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能导致胃肠功能混乱。 ■吃水果应该适度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多种基本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都不是单单依靠吃水果就能满足的,长期靠“水果化”生存,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年轻的朋友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光靠吃水果来减肥,其实不是很科学。光吃水果不但会导致很多疾病,而且因为大部分水果含糖量很充足,所以长期大量摄入,并不能达到减肥效果。 ■避免生食水产品 水产品的营养丰富且味道好,夏天生食口感也是一流的。不过,像炝虾、毛蚶、泥蚶、魁蚶、醉虾、醉蟹、咸蟹等海鲜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因为海鲜中含有很多寄生物,未经高温消毒,吃了容易传染疾病。很多人认为,没有经过加热或是高温烹饪的食物,含有的营养元素不会流失,生吃就是最好的。实际上,像蔬菜、水果这些食物生吃比较好,它们所含有的维生素、纤维等营养元素不会缺失。但是生吃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洗干净,因为现在蔬菜、水果多含有农药。
二、如何区分食物的寒热性?
1.颜色偏绿,性偏寒;颜色偏红,性偏温
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2.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热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3.水生植物偏寒;陆上植物偏热
藕、海带、紫菜等为寒性。而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4.背阴食物偏寒;向阳植物偏热
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长在空中或有向阳性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照充足,故性偏热。
5.冬、夏季食物性寒;春、秋季食物性热
在冬天里生长的食物,因为寒气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萝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长的食物,由于接收的雨水较多,也性寒,如西瓜、黄瓜、梨等。苹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热性。
三、求详细各种食物属性(温寒)列表!
1、四气:寒、凉、温、热
a、寒凉性食物: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b、温热性食物: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
c、以寒治热、以热治寒
西瓜、黄瓜、香蕉 → 发热、口渴、尿黄
生姜、胡椒、大葱 → 脘腹冷痛、泻下稀水
d、食性与四时
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黄帝内经·素问》
2、五味:酸、苦、甘、辛、咸
a、酸性食物,如乌梅
收敛、固涩 → 虚汗、久泻、遗精等
b、苦味食物,如苦瓜
清热、泻降、燥湿 → 热性体质
c、甘性食物,如大枣
滋补、缓急、润燥 → 机体虚弱
d、辛味食物,如生姜、薄荷
发散、行气 → 发散外邪
e、咸味食物,如海蛰头
软坚、润下→ 痞积胀满、大便秘结
f、淡味食物,如茯苓、薏米、冬瓜
渗湿、利尿 → 水肿、小便不利等
g、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h、五味与五脏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
五味入于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灵枢·五味论》
五味偏嗜,五脏失调,百病由生。
3、归经
指食物对于机体各部位的特殊作用。如心经、脾经、肾经、胃经、肺经、肝经等。
清热食物:梨、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肠热,桑葚偏于清肝虚之热,芹菜偏于清肝火,莲心偏于清心热,猕猴桃偏于清肾虚膀胱热。
补益食品:猪心、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入心经,能养心安神;山药、扁豆、糯米、大枣入脾胃经,故健脾养胃;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冬虫夏草入肺经,能养肺润肺;栗子、胡桃、芝麻、山药、桑葚、猪腰、枸杞子、杜仲入肾经,能补肾壮腰。
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是中国传统饮食宜忌的重要理论根据。
饮食养生不仅要讲营养素有无多寡,而且要根据身体素质、四季天时,结合食物性味归经来分析宜忌和选择食物。
建议:如果是要调理身体,去看中医比较好,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自己对食物、药材不熟悉,不要擅自搭配。如果只是想在平时饮食的时候稍加注意的话,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