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肝郁和肝旺有什么不同

更新:2025-04-09 12:40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肝郁和肝旺有什么不同

肝郁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所致,是“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其表现主要有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褚变化而增减。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水、饮食不脉;脾气失和就发生腹痛、腹泻。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或逐渐产生症瘕积聚。此外,如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气郁结有关。 肝旺在中医中称肝燥火旺,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也必须看医生进行药物治疗。肝提供人体造血功能,是人体主要血脏之一,肝造血是根据人体吸收营养和精神而调节产生功能的,一旦人体营养供不应求而精神又出现紊乱就会抑制肝造血,血里也含有水份,血不畅,气不顺时,人体其它器官就会以缺血而降低自身功能,严重地会引发肝自身病变和其它器官病变。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肝火旺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一般情况下,如果肝火旺会对致身体上部有热,或上冲性特点,表现为头晕、面目红赤、红潮难退、易暴怒、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更甚者会晕厥、呕血等; 2、肝火旺可导致月经失常,这是因为肝火旺而引起妇女月经紊乱,表现为经血量减少、经期延迟或者闭经等; 3、肝火旺会导致失眠,这多是因为思虑过度、恼怒损肝等造成; 4、肝火旺还可以导致孕妇恶阻,孕妇怀孕期间,肝火旺可表现为恶食挑食、眩晕口苦、呕吐苦水等。

二、肝气郁结怎么办? 怎样通过饮食来调理?

逍遥散多用于内科、妇科病,凡属肝郁血虚所致诸症皆可选用本方治疗。

逍遥散属于中成药和解剂中的调和肝脾剂。其主要功用为疏肝解郁,健睥和营。主治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神疲食少,妇女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如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小叶增生、妇科疾病等属于肝郁血虚而见有上述表现者,宜于服用。而不属于肝郁血虚者,见有烦躁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欲饮等症状表现的不宜服用。还有,因情一绪不好(如夫妻、婆媳口角,邻里不和,工作不顺心,与领导、同事关系紧张等所造成)而出现两胁作痛(或乳房胀痛)、口苦、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者,也不宜服用。

这是因为,逍遥散虽为疏肝解郁之剂,但其药性偏于甘温,尤其是方中之主药柴胡为升散之品,温则燥,燥则劫阴,升散亦能伤阴,故阴虚火旺、肝阳上亢(症见’面红目赤、头晕耳鸣或头重脚轻、口苦、尿黄等)者都不宜服用。至于情绪所致诸证,则更不属于适应范围。中医认为,情志致病,多为“气郁”,而气郁可以化火伤阴,逍遥散本为偏温易于伤阴,故不宜服用。

逍遥散【方名】 逍遥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 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方诀】【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方解】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三、肝郁气滞的原因是什么

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四、肝气郁结是怎么回事?

肝气郁结(stagnation of liver qi)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治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病因及常见疾病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

检查

1.肝气不舒

可见淤血,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等。

2.肝气无依

肝气依附于肝血,现心不行血,肝无血可藏,故肝气无依。

3.肝气胁痛

可见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嗳气则痛胀见宽,情绪波动则疼痛加剧,多见弦脉。

鉴别诊断1.肝气郁结证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而肝火上炎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2.肝气郁结证临床以情志不舒,胸闷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脉弦为基本表现;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症状;可有梅核气,瘿瘤,徵瘕等病变。

3.肝火上炎证临床可见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耳聋、不寐,或胸胁灼痛,便干溲赤,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下一篇:湿热有什么症状?我属于湿热吗? 上一篇:湿热很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