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调体质

更新:2025-04-05 06:10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中医调体质

中医九个体质的特点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九种体质,九种体质及调理方法如下:

1、平静体质:为正常体质,这类人体形比较匀称、比较健壮,面色红润、肤色红润、头发有光泽。而且眼睛有神,口唇红润,充满活力,睡眠和胃口好。大小便正常,性格开朗,平时较少生病,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较强。平时调理只要做到有规律的睡眠,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

2、气虚体质:这类人群肌肉比较松软,稍做运动过度就会气喘、喘息,平时说话声音低弱、自我感觉气短,容易出汗,不耐疲劳,容易生病。调理时,在起居方面要做到防寒、避暑,避免劳累。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山药、大枣、鸡肉等。每天不能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拳、散步等温和的运动。与此同时,要保持平和、少思考;

3、阳虚体质:这类人群肌肉无力,常常手脚冰凉,胃脘、背、腰痛怕冷。穿着比常人多,夏天空调不好,喜静,吃生凉的食物都会觉得不舒服。排便时容易稀稀稀溏,尿色清多。调理要适当的增加身体锻炼,比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羊肉、生姜、韭菜等要适量多吃;

4、阴虚体质:体形多瘦长,手足心发热,面色偏红,自觉眼睛干涩,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粪便常干,而且脾气急躁,容易失眠,舌质偏红,苔少。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平时要多吃百合、梨、银耳等食物;

5、血瘀体质:面色、唇色暗淡、舌下静脉发紫,皮肤比较粗糙,容易出现瘀斑,性情烦躁、健忘。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身体活动。在保持愉快的心情的同时,每天可以适量食用红糖,与玫瑰花代茶饮等;

6、痰湿体质:体形多肥胖,腹部肥肉充盈松软,易出汗,常有肢体酸困重的感觉。经常感到皮肤表面有油脂,口中黏腻,喉咙有痰,舌苔比较厚。要做好调理工作,避免潮湿的环境,多晒太阳,适当多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平时要多吃萝卜、大葱、生姜等;

7、湿热体质:面部和鼻尖经常出油,脸上容易生痤疮,皮肤易瘙痒,常感觉口苦、口臭,口中有异味。粪便常粘,小便有发热感,尿黄,脾气暴躁。调理要注意夏天的避暑,多参加运动,如游泳、爬山、腔银中长跑等,平时多吃西红柿、绿豆、薏米等;

8、气郁体质:体形较瘦,常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烦躁,多愁善感,感情脆弱,易害怕,容易受惊。经常感觉乳房和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感,经常叹气,喉部经常有阻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调理生活要经常通风,多参加跑步、游泳、爬山等运动,多听积极的音乐。韭菜、橘子、大蒜等日常食物适量食用;

9、特禀体质:特禀体质是一种特殊体质的人,常有鼻塞、喷嚏、流涕等不适,容易发生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动植伍蚂宴物拍物、气味、花粉等过敏。要做好调理工作,要做好生活中的卫生工作,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心情愉快;少食或不吃螃蟹、荞麦、蚕豆等易致敏的食物。

中医体质有上述九种,养生保健要注意辨证,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的养生保健效果。

爱生闷气?郁郁寡欢?有这八种情况,要“警惕”气郁体质了

我们的一呼一吸、活动时随汗而出等现象都是靠气来完成,脾胃能运化食物说明有脾气,心能跳动说明有心气……这都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体现。气的强弱、气的有无直接关系到我们的 健康 和生命。

什么样的人属于气虚体质呢?看看下面的问题。

你有以下情况吗?

1.你容易疲劳吗?

2.你经常气短心慌吗?

3.你经常头晕,猛的站起来眩晕吗?

4.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容易感冒?

5.你是不是喜欢安静,懒得说话?

6.你是不是说话低弱无力?

7.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8.明明按时休息,总感到四肢无力?

上面的症状如果你符合三条以上就属于气虚体质了。

最典型可见 “松软疲黄” ,即肌肉、体型松软无力、易疲劳、面色萎黄为主要特征。

气虚之人,夏天暑热、冬天寒冷都很不适应。

那“气”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1、推动作用: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方能维持正常。

2、温煦作用:人的体温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和调节。

3、防御作用:气能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

4、固摄作用:固摄,就是控制,统摄的意思。

5、气化作用:“气化”,是气的功能之一,即体内各种物质的化生和相互转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

6、营养作用:作为物质的“气”,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它不仅能“肥腠理,荣四末”,而且“内注五脏六腑”,营养人体内外上下。

导致气虚的原因

1. 中医有句话:劳则气耗 。说得非常精辟。长时间的劳动、工作都会导致气耗,气耗则气虚。许多朋友有一个误区,就是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但是很多朋友长时间的运动起到的效果恰恰相反,运动完了,不是精神饱满,反而显得疲惫不堪,这就是应了“劳则气耗”这句老话。

2.脾胃的运化不好,不 健康 ,造成水谷的运化不好,营养不良,造成气虚体质。现在有许多女孩子,特爱美,追求什么骨感美,节食减肥,弄得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导致严重的气虚。

3.疾病的影响也是导致气虚的因素。一些人得过大病,做过手术,伤了元气,造成了以后的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分型

气虚体质,其主要表现为肺和脾功能相对较弱。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源于肾中元气,又靠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肺吸入的清气不断补充。

固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脾肺相对不足则易气虚。

肺气虚:肺主气,主皮毛,肺气虚的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季节转换、气候变化之时易受影响,如冬易受寒,夏易伤暑。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胃口较差,饭量小,易腹胀;或胃强脾弱:食欲好,食速快(胃强能吃),每于饭后又易腹胀,易疲乏(脾虚难化)。

对于气虚体质怎么办?

应该怎么养呢?

气虚体质者元气不足,气息微弱,脏腑功能低下,因此 养生 重在补培元气。而肾为元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因此气虚者补气重在健脾益肾。

气虚质人群的 养生 要点

起居 养生

1、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劳则伤气”,过度疲劳会引起气血不运,脏腑失调。因此,气虚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伤气。

但也不可久坐、久卧不动,“久卧伤气”,因而要适度活动,使气血流通,促进脾胃运化,滋养四肢骨骼,促进代谢,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2、防范外邪,预防感冒

气虚体质者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特别容易感冒。日常生活应注意谨避风寒。剧烈天气变化、季节交替时,尤要注意防范感冒。

如春季做好“春捂”,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夏季一方面要注意避暑祛湿,防止大汗大渴之下伤津耗气,又不可过于贪凉,少吹空调。冬季减少户外运动和出汗,防止受寒。

膳食 养生

水谷之气是形成人体之气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膳食健脾益肾、补培元气是气虚者的首选。

四季饮食原则

1、春季多食补肺气食物:中医讲春季易卫气虚,其护卫固表、抵御外邪能力减弱,这源于肺气虚。宜吃平甘温之食,如大枣、粳米、牛肉、土豆、桂圆等食物。

2、夏季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肥甘厚味伤及脾胃,导致营养功能吸收不良。此外夏季易出汗,卫表不固伤及津液,宜多食养阴生津之食。

3、秋季宜食补脾肺食物:肺为娇脏,喜湿恶燥,秋季干燥易伤肺,禁食破气耗气之食,宜食山药、南瓜、花生、栗子、苹果等。

4、冬季宜食补肾益气食物:冬天寒冷易伤阳气,以肾阳为主,因此在补气的同时要兼顾补阳,宜食鲫鱼、山药、蜂蜜等滋补之品。

经络 养生

气虚体质者往往脾、肺、肾功能比较弱,正气不足,因此经络保健以补益气血为原则,给予补肺理气、健脾益气、温肾纳气。

可经常按揉或艾灸气海、足三里、膻中、神阙等穴位。饭后或睡前摩腹,有利于脾气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摩擦腰部,可强壮肾气。

气虚体质与肥胖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其实,气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话。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

而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

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古人还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也就是白白胖胖的,多是气虚!

下一篇:气滞血瘀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我最近经常发脾气心情不好造成的啊? 上一篇:气血两虚吃什么保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