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久什么穴位
补气血久什么穴位
怎样调理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的病人(看完一定让你受益匪浅)
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 阳 气 血。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
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
较满意的理想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1,气虚
肺气虚:
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 肺输 太溪;(太渊,肺输,合谷 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输纯补肺气少兼理气。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脾气虚: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 阴陵泉 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 胃 脾虚证,不宜大泄。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输,因为脾输善长纯补脾脏。
血虚:
心血虚:
主证:心悸 多梦 面色不华 舌质淡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 心俞 三阴交 (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肝血虚:头晕目眩 心神不安 耳鸣 妇女月经少或停经 面色苍白
治则:补血养肝
取穴:三阴交 曲泉 肝俞 间使 (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 肝经 心经的穴位。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间使主要用来行气通络,如果伴头痛头晕还应加太冲,太冲穴生下来就是扮演输泄 疏导肝气的角色。所以宜泄不宜补,太冲临床上要比行间穴好用。
阳虚:
心阳虚:
主证:心悸自汗 心胸憋闷疼痛 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则:温通心阳
取穴:心俞 神门 关元 (心俞可直接补充能量,本穴可大补心气心血,但不宜泄,想泄心热燥最好取神门。神门我讲过它是心经原穴可补可泄,心阳虚可在此灸之。关元人体最大阳气汇聚之地,想振奋阳气应首选关元。)如果患者心闷憋痛可配上间使,理气通络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阴交比较,膈腧擅长治理上身血症,三阴交擅长治理下身血症。
脾阳虚:
主证:饮食减少,形寒, 腹中冷痛 肠鸣泄泻 甚至完谷不化
治则:温中健脾
取穴:神阙 关元 足三里 阴陵泉 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离直补脾之各种虚证。神阙通补下焦 暖阳散寒,关元,刚才说过主要用来振奋阳气 培元固本。足三里为大补脾胃要穴,我们知道脾胃乃后天之本所以常用它来提高人体免疫效果是很不错的。阴陵泉强脾健胃。)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不用天枢穴?天枢其实也可以用,不过要先泄后补,不然容易腹中涨满,因为天枢生下来偏泄不宜补。如果用来治理便秘效果会更好。
气血不足吃什么来补
治法:益气升阳。
方药:黄芪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白术10克,人参3克,半夏10克,陈皮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藁本10克,甘草6克,升麻6克。
血虚头痛者,头痛隐隐,时痛时止,眩晕心慌,倦怠乏力,面白唇淡;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养血充营,健脑荣络。
方药:四物汤加味。
地黄2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枸杞12克,首乌10克。血虚甚者,加阿胶30克;兼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兼肝肾阴虚者,加龟板20克,熟地12克。
针灸:穴取百合、头维、足三里、三阴交,加灸足三里、三阴交、气海,针用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伴有失眠者加神门、内关。头痛缓解后,酌灸肝俞、脾俞、肾俞、气海等穴。
推拿: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心俞、膈俞、脾俞,继施用孙猴搔抓法、点鸠掐里法、点按气海穴。
气血双虚头痛患者,头部隐隐作痛、眩晕、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慌失眠、自汗、身倦神疲、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气血并补,活络止痛。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生熟地各1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葛根15克,大枣5枚。
针灸:穴取百会、心俞、膈俞、脾俞、列缺、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针灸并用,手法宜补,隔日1次。
推拿:病人取坐位,先使用拿法,一指禅推法与揉按法施于风池、天柱等穴各2分钟;再沿足太阳、足少阳两经由上而下至大椎穴两旁往返操作3~5遍。而后用一指禅,揉按法施于百会、合谷、头临泣、头维、太阳等穴各2分钟,并以揉法自攒竹沿眉至太阳穴5~6遍,揉按膈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每穴1~2分钟 ,最后拿合谷穴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