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心脾两虚?
一、为什么会出现心脾两虚?
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属土,而五行火生土。故而心脏不好的人通常脾胃也不太好。心脾两虚很常见。脾属土,脾弱则毛发无根,故而脾弱导致脱发现象很常见。
二、心脾两虚要怎样才能治好或吃什么对这样的身体好?
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两虚大多由脾胃虚演化而来;虚则补其母,所以这个病当从养心开始[火生土].---土黄芹[黄芪]'丹参'山药'制当归'山楂'陈皮'炙甘草炖鸡煎服都可以.若是煎服看气嘘血虚具体情况调用更好.
成药[人参健脾丸]可用一下,当然不是归脾的功效啦!----养心是治标解急,证轻后要从根本上调理脾胃!!!
三、心脾两虚是一种严重的病吗?
心脾两虚多指贫血类的症状.因为,心主血,主神志.而脾主生血,主消化.脾虚,则血生无源,故除了腹胀等消化不好外,也可以见到心慌,睡眠不好等的心的症状.
一般来说,吃中成药归脾丸就行了.
四、心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心气虚证又称心气亏虚证,是心脏与心神气虚,以心悸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面白舌淡,脉弱等常见症状。心气虚证是指心脏功能活动不足,引起心神不安,气行无力,血运迟滞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心气虚证多因内伤劳倦所致,伤寒误治耗伤心气亦可引起。【心气虚证典型症状】心悸怔忡,神疲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自觉心中空虚,惶惶不安,多畏善恐,惕然而惊,自汗而悸,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细弱而促,或结代。根据心悸,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即可辨为心气虚证。【心气虚证临床主要表现症状】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尤甚,兼见胸闷不适,神疲自汗,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心气虚证应与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胆气虚证相鉴别。【心气虚证发病机理】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心。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 【心气虚证饮食方法】补益心气。忌食辛辣,因其逼津外泄,虑其更伤心之气阴;忌食生冷、肥甘,因生冷伤脾阳,肥甘生痰浊,故当禁之。酒易蕴生湿热,耗气伤阴,当戒禁。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瘦肉、鱼类、家禽类等。 3.食谱: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