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证的病机
一、气血两虚证的病机
血虚不能濡养经脉,经行时气血不足,四肢百骸失于荣养,则肢体疼痛麻木;血虚则面色苍白,头晕,气虚则少气懒言,腹胀,便溏;冲任血虚,则子宫失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涩,故小腹隐痛;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二、气血两虚气血不足该怎么办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体虚、身子不强健,一般这种虚弱是分为两大类而言的。其一种是气虚,另一种是血虚。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气血不足所致。所以想要调节身体,就要从养血气开始。我们下面先从气血两虚的原因开始介绍。
一、气血两虚的原因
中医所说的血虚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血虚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血虚的机理,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4)肾气亏虚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5)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二、气血两虚的表现
气血两亏一般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三、气血两虚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气血两亏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等。怎样才能有效治疗气血两亏呢?推荐饮食疗法,饮食疗法的优势在于病症还没有出现时就介入,通过调、补、养达到人体的平衡,巩固肌体,抵御外邪。饮食疗法既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又可以使食品发挥最大的效能,药借食力,食助药威,寓药于食,这就是中国养生的妙处。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座宝库,食疗是这座宝库中的一顶皇冠,而茶疗恰恰是这顶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茶疗将药与茶完美结合,能防疾病,能品茶趣,常饮能祛顽疾、强体魄、安心神、润喉肠、降脂减肥、益寿延年。 对于气血不足可以喝樰彦茶,樰彦茶属于茶疗。它是由阿胶、枸杞、当归等十几种名贵药材为原料组成,不含咖啡因、茶碱的天然草本饮品,尤其对于女性朋友,不仅可以补气血,还可以可使女性身心健康,气血调和,皮肤光泽细嫩。而且他还是一小包一小包的,方便了携带。
气血不足怎么办?可以喝五红汤,女性是要养于内才能美于外,气血不足会记忆力下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喝五红汤,包括红枣、枸杞,红糖、红豆、阿胶。
气血两虚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学会合理减压。
气血不足平时可以炖点甜品啊,乌鸡啊,还有就是多运动,气血两虚还可以试试百合枣仁汤,喝完一段时间面色红润,手脚不冰冷了
桂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能很好地为机体提供热能,补充营养,让身体变得非常暖和,同时含铁量也很高,对促进血红细胞再生有很好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
三、中医的气血虚两虚具体指的是什么?
气血两虚为证候名,也称为气血不足。主要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症状表现,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气血两虚及气血不足表现为气虚和血虚,气虚症状是动力不足,血虚症状是蠕养能力差,血液不足便会出现面色苍白,气色不足会出现身体无力。
气虚,从表面上来说就是人的呼吸力度和量都弱于正常水平,由此又引申出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气郁,忧郁不乐,不思饮食,咽喉堵塞,呼吸困难,胸部痞满,胁腹痛胀等症状;
血虚,从表面来说就是身体造血量不足,导致血虚,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热,目赤,鼻衄,潮热,失眠,发疹,发斑,血滞,身痛拘挛,胸胁腰腹刺痛,瘀块内阻,积聚有形。
气血两虚是指患者有气虚与血虚两种病症,所以在进补时,必须要做到气血同补,才能达到滋补的效果。
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指的是气虚和血虚。气虚会感到全身乏力,软软绵绵。血虚就是贫血,血红细胞减少过低,表现脸色发白,免疫力下降。
气血两虚最容易得常见疾病有感冒,鼻炎,气管炎,咽炎,肺炎等。 常见反应有心悸,手脚冰凉,腰酸腿沉,四肢无力等。
你好!气血两虚是指气虚与血虚的症状并存,一般气虚就是少气乏力,不思饮食,倦怠无力,畏食酸冷,血虚就体内血液不足,口淡,面色少华,,怕冷,脚手冰凉,而且动作乏力。